去年初,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曾在公開談話時表示:日本是兩千年來史上唯一「單一民族」和「單一語言」的國家。這個發言爭議不斷,幾天後麻生被迫道歉,他說他原本想表達是日本長期以來,沒有外族入侵或大規模移民,但忽略了日本種族的多元性,而且除了大和民族外,還有原住民。
事件在道歉中落幕,但麻生可能有一件事說對了,使他沒有兩面受敵:日本境內其實有很多方言,有語言結構與日語全然不同的原住民語言,還有少數族裔使用的「瀕危語言」。顯然「單一語言」並不是輿論的戰場。以千年的跨度來看,語言在許多國家的發展過程中常是拆家的工具,就算是相同或相近的語系,要視為「方言」、「外語」或「國語」,民族特色往往正是關鍵因素。本文並不是要討論大和民族的特色,但要關注日語特殊的文字和書寫系統(Writing scripts),畢竟,日文的文字政策非常特別,但它維持了語言的穩定,滿足對內的國家發展,並成為對外溝通的媒介。
日語歷史悠久,但是文字系統都是由外傳入。日語的法定文字系統包含漢字、假名(平假名與片假名),以及羅馬字(字母拼音)。在漢字文化圈中,日語的發展獨樹一格,使用漢字但書寫的內容並非漢語。事實上,日語中的任一種法定文字系統,都是以日語為中心,而且完全日語化。漢字從中國傳入日本,日人保留其形符,但往往發展成日文的音韻;假名源自漢字的部首偏旁,利於拼音,提高人民的識字率,但日文能從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差異,判斷字源是來自本地或是從外移入。假名雖然創制甚早,又源自漢字,但清末民初後,推廣國語運動的ㄅㄆㄇ注音符號,反而是學習日本發展語文的經驗。日文的羅馬字,是以拉丁字母拼寫日文,與假名之間有準確完整的對照,則開啟了漢字文化圈與拼音字母化的橋樑。
這三種文字和書寫系統,漢字和假名構成日本人日常書寫的基礎,漢字能承載豐富的意義,但是文字往往沒有語音的線索,在十八世紀之前假名的功能在於協助發音,也可以單獨使用。對於完全不熟悉漢字和假名的人,日文的羅馬字則提供了日語的讀音。漢字數量極多,屬於開放型的形符,不斷會有新字出現,比學習字母拼音困難,但是因為有日文語羅馬字,不但能在資料查詢和語言學習上,得到明確的資訊。對於完全不熟悉日文的人,也能在輕易瞭解交通、書目、人名地名等資訊。母語若是中文或英語,而且不懂日文的人,往往能依其習慣從漢字或羅馬字上看到一目瞭解的資訊。這是日語文字系統上便利之處。
文字系統是語言的資訊工具,也是語言的物質基礎,適當的文書政策能讓資訊有標準化的格式。日文羅馬字的特色之一,是拼音及書寫的思維,完全以日語的音譯為中心,服務的對象是不熟悉日文的使者為主,羅馬字有規律的譯音法式,但表達日語字詞和文法,並不是日語羅馬字的強項。換句話說,日語的法定文字系統,大致是讓健全日文的形符和聲符系統,讓熟悉日文的人能便利地使用漢字和假名,完全不懂日本的人,也能透過羅馬字知道日語的發音,判釋資訊。日本的文字系統,特別是羅馬字,是與西方字母文化銜接的資訊介面,主要的功能是日文音譯。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貿易國,製造業和貿易的活絡,但語言和文字政策,都專注於單一語言,讓多元的文字系統能產生準確一致的資料。日文中的假名和羅馬字,有時可以看出字源是外來語,但這些外來語已經「日語化」,成為標準日語的一部分,所以在假名和羅馬字的拼寫上,並不會考慮原語言的拼寫方式。換句話說,日文長久以來的文字政策,不是為了多語而設計,而是讓習於字母文化和漢字文化的人,都方便掌握日語的書面訊息。
臺灣的文字系統看似比日本單純,但面臨的問題卻又比日本複雜。在漢字文化圈中,中國曾希望透過文字改革,降低文盲比例,提高人民的教育程度,曾經有漢字拉丁化和簡化漢字等改革,到二十世紀中期後回到漢字為單一的文字系統。其後中國的漢語拼音系統,成為世界拼寫漢字的主流,臺灣則先後使用過多種不同的拼音系統,晚近的通用拼音曾經一度是政策上國內漢字譯音的標準。形成了意識型態間的較勁。但是無論如何,國人的文字習慣仍以漢字為主。字母拼音在很多資訊上聊備一格,但拼寫方式,各吹各的號,例外比原則還多,與國際主流也有明顯差異,雖有類似日文的「羅馬字」,但常造成疑慮和困惑。臺灣有獨特的注音符號,但除了在學齡低幼階段做為學習中文的輔助工具,並不是多數人一般日常書寫的文字,而且注音符號專為中文/國語設計,能表達的因素有限,不適合拼寫其他的語言,也不是國際間流通的文字。再加上中文的多音字和同音字,臺灣的文字系統,需要先有更穩定和可靠的音譯規則。臺灣發展為多語環境的過程中,並沒有穩定和準確的文字政策(Scrip policy),使得各種法定語言,仍缺少標準教材,也無法成為穩定可靠的資訊。文字政策是語言發展的基礎建設,也是多語環境仍待深思和規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