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會議的成果差強人意

文:台灣獨家傳媒智庫共同召集人 楊聰榮 副教授|圖:編輯部

群年輕人聚集在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現場的外面,高聲抗議參加會議的各國代表,認為他們的承諾不足以應付氣候變遷造成全球暖化所帶來的災難。他們的抗議是有道理的嗎?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二十六次締約方會議,即一般所說的COP 26,儘管已經在會議中達到數項前所未有的新協議,這是幾年來各國氣候變遷行動的一大進步。不過抗議行動仍然是如火如荼地在場外舉行,目前所達到的各國承諾,距離所設定的目標,仍然是差距很大。

目前本屆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已經取得的成果來看,主要是停止砍伐森林、減少甲烷排放,以及停止燃煤發電,這三項重大的行動,已經達成主要的協議。此外,碳排淨零,碳排有價,也都是各國共識,將會有進一步的施行方案,也是這次會議的重點。

在保護森林方面,有一百多個國家承諾到2030年結束並逆轉毁壞森林,包括加拿大、巴西、俄羅斯跟印度尼西亞,這些國家有大面積的森林,這幾個國家擁有世界上大約85%的森林。而保護森林被認為是吸收二氧化碳最有效的方法,因此這項協議被英國首相稱為是最有里程碑意義的協議。

另一個重要的成就是將在溫室氣體排放中把甲烷提出來,甲烷是第二大溫室效應的來源,主要是來自畜牧業、化石燃料生產及廢棄物產業。由於甲烷的聚熱效果比較強,但是活動的半衰期比較短,減少甲烷排放的效果比較明顯。由於技術的進步,減少甲烷排放成為比較容易達成的目標,也可以比較快速地看到成效,因此被單獨抽出來。有一百多個國家響應,目標是2030年甲烷排放量減少成為2020年的30%。預計這項協議可以達到一定的成果,也可以說是本屆氣候峰會的一大成就。

最重要的協議是停止燃煤發電,燃煤發電被認為是製造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最大元凶,現在終於有了全球協議,各國同意逐漸淘汰燃煤發電,主要經濟體應該在2030年停止燃煤發電,比較貧窮的國家應該在2040年停止燃煤發電。

這項協議也被認為是一個重大的成果,到目前為止,燃煤發電的總電量仍然是世界發電總電量最高,約占37%。然而重要的產煤用煤國家,如中國、美國、澳洲及印度等,都還沒有簽署這一承諾。這項成果尚待努力,不過至少是踏出方向明確的一步。

除了上述的成果,個別國家對於氣候變遷應採取行動配合,已經有比較高的共識。印度在氣候高峰會中承諾207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雖然比起其他主要國家要晚上二十年,然而印度是全球三大溫室氣體排放國,印度改變態度採取積極措施,還是為世界各國所稱許。而過去一直是氣候變遷行動障礙的大國巴西,也一改過去推拖的態度,改為積極進取,主動承諾在2030年減碳50%,更是令各國驚豔,總統雖然沒有親自參與,行動反而為人所稱道。

就會議的形式而言,這是簽署氣象公約的成員國,所提出來的協議,由主辦的地主國英國所主導,明顯的可以看出英國政府努力的方向,英國首相多次發言,意興風發,本屆氣候變遷會議中,有多項具體而明確的成果,一定是個有成果的峰會。不過如果從對氣候變遷損失的減緩效果來看,目前成果距離原定的目標還很遠,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以這一次場外抗議群眾來說,令人注目的是抗議成員的多元背景。與瑞典環保少女童貝里(Greta Thunberg)同台出席的抗議女青年,一位來自烏干達的少女,表達對於氣候高峰會的不滿,認為富有國家並沒有考慮到窮國對應氣候變遷的困難,即使英語表達並不清晰,還是得到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支持與喝采。

這是結構性的問題,一直存在而無法解決。非洲在各國碳排放總量中只有占了3%,現在卻承受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變化最殘酷的影響。防止地球暖化的各項措施,非洲國家普遍無力有足夠的資源達到,注定是氣候變遷行動下的受害者。目前非洲國家馬達加斯加已經出現了因為極端氣候而造成的乾旱,成為受害者嚴重的國家之一。從這個角度看,全球氣候會議並沒有回應富國貧國差距的問題,貧窮國家一方面受氣候變遷影響很大,另一方面氣候行動反而使他們難以發展經濟,氣候行動無法實踐正義,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另一位受矚目的抗議者,是來自馬紹爾群島,代表著會因氣候變化,導致海平面上升而滅國的受害者。由於目前阻止地球暖化的措施不足,海平面上升的危機持續之中,會因此而滅國的名單越來越長,太平洋的帛琉、馬紹爾群島、吐瓦魯、吉里巴斯、印度洋的馬爾地夫等各地的島國名列其中。來自島國的抗議青年悲憤的發言,得到現場群眾的支持與同情,顯然是抗議有理。

這就是我們的氣候高峰會,年年有進展,也是年年有抗議,而且是抗議有理。許多問題已經年年都討論,但目前還沒有清楚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因此每年在氣候高峰會議的場外,都有抗議人士集結。今年的情況是抗議的人多,警察也多。而且抗議行動在各地串連,今年有各地三十幾處抗議行動同步舉行。

然而氣候變遷成為目前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議題中最重要的問題,在抗議及不滿聲中,但是有許多工作要持續努力,達成各國共識只是第一步,如何採取行動才是未來最大的挑戰。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