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文:李酉潭 教授|圖:編輯部

誰而戰?為何而戰?這是一個正常的自由民主國家根本不會提出的問題。但最近在臺灣卻因為退役少將于北辰退出國民黨而掀起波瀾,引起很多的爭議。

前國民黨桃園市黨部副主委、黃復興桃園黨部主委于北辰日前宣布退黨,對此,國民黨黃復興黨部主委季麟連1月5日表示,軍人氣節講求「忠」字,任何不忠於國家、不忠於憲法的人「一無可取」。[1]不過,于北辰於1月3日接受《POP撞新聞》訪問,對於為什麼退出國民黨?他表示因為理念不合,國民黨已經忘記反共。而他一輩子受「國家」栽培,不是「黨」栽培。軍人是效忠國家,不是黨。憲法是一中,這一中是「中華民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不可以「默認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還打迷糊仗。[2]

更早,于北辰於2020年9月9日接受公共電視訪問時即公開批判,有人主張寧願兩岸統一也不願屈服於民進黨統治,因民進黨主張臺獨,那就寧可被統一。但他認為,不能因為民主程序選輸民進黨就主張統一,因那是被統一,而不是我們統一對方。他更主張,只要依民主程序產生的合法政府與總統,我們就應服從。如何維繫中華民國的自由、民主與平等,永遠千秋萬世,這才是國軍的責任,也就是捍衛臺澎金馬以及南沙、東沙的安全。[3]

其實,于將軍退出中國國民黨,延續他一年前遭國民黨黃復興黨部隸屬的黃國園黨部主委職務被撤職後一直紛紛擾擾的爭議,突顯的不僅是軍人國家角色認同混淆的問題,更是文武關係與民主鞏固的重大議題,而值得國人關注與釐清。

在此,我們先引述兩位大師的觀點,涉及的是文武關係與民主轉型、民主鞏固的議題。首先是民主化理論大師杭亭頓(Samuel P. Huntington)的觀點相當值得參考,在名著《第三波》(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一書中所探討的民主轉型問題之一就是如何減少軍人干政和建立專業型態的文武關係(civil- military relations)。[4]他先指出:一黨制的獨特之處在於政黨和國家緊密的交織在一起,這就產生了兩組問題,即在民主轉型的過程中所出現的制度上和意識形態的問題。在列寧式政黨的國家,制度上的問題最為嚴重。在臺灣以及在共產主義國家,「黨政分離」是民主化進程中「對列寧式政黨的最大挑戰」。因此,在民化後,某些國家對執政黨的武裝力量必須加以解散,或置於政府的控制之下,而且幾乎所有的一黨制國家,正規軍都必須遠離政治(depoliticized)。另一組問題是意識形態上的,在一黨制國家,政黨的意識形態決定了國家的身份。因此,反對這一個政黨的人就等於背叛國家,要是反對派反對執政黨的行為合法化,就有必要為國家建立一些另外的身份。因為國家的性質和目的是由政黨的意識形態決定的。[5] 接著他指出,許多新民主國家所共同面對的問題乃是:必須遏制軍人的政治權力,使得軍隊成為克盡保國衛民的專業組織。他說:一黨制獨裁國家的軍隊通常都處於黨的嚴密控制之下。在共黨國家,多數軍官屬於執政黨,執政黨黨員和組織充斥各級軍事單位,黨的高層組織具體地決定軍事政策和其他政策。這些情形在中華民國也有,但程度稍緩。在接替這些政權的民主國家中所存在的問題是,把軍隊和政黨分開,並建立軍隊對民主多黨制的服從,以取代軍隊對一黨的服從。[6]杭廷頓甚至於強調:在軍事院校開設有關民主政治中軍隊的角色這樣的課程,並由民間人士來授課。[7]

接著是民主理論大師道爾(Robert Dahl)在《論民主》(On Democracy)一書中指出,二十世紀是個民主經常失敗的時代,它被專制政權取代的例子發生了不下70起。但二十世紀又是民主取得異乎尋常成功的時代。不過,民主的最終勝利並沒有來臨,而且也不會很快來臨,因為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世界的一個大國,中國至今還沒有實現民主,在他們四千年燦爛的文明歷程中中國人從來沒有體驗過民主,而近期它能否轉變成民主國家,前景也還很可疑。接著他提出有利於民主的關鍵性條件只有三項:1、軍隊和警察控制在由選舉產生的官員手裡,2、民主的信念和政治文化,3、不存在強大敵視民主的外部勢力。[8]

臺灣的民主轉型啟動於1987年的解嚴,歷經1991、92年的國會全面改選,以及1996年的總統直選,終於被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評比為自由民主國家,至今未變。依據杭廷頓對於民主鞏固判別的標準——雙翻轉測驗(two-turnover test),臺灣好像已經歷了2000年與2008年的兩次政黨輪替,但因臺灣憲政體制上屬於半總統制的國家,國會直到2016年才發生政黨輪替。故不僅轉型正義最近才能開始進行,且軍隊國家化的文武關係議題亦時常被提出來討論。依前述道爾所提出維繫民主政治於不墜的三個關鍵性條件,在臺灣剛好互相牽連在一起。極權專制的中共依據反分裂法非統一(併吞)臺灣不可,首當其衝的就是軍警情治人員的效忠議題,而牽涉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軍人(包括退役軍人)是否具備民主文化素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民主的國家認同,這應該包括自由民主的憲政秩序與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9]

對於于將軍來說,他效忠的是中華民國,任何企圖打擊在臺灣中華民國二千三百萬人民的國家主權,改變人民自由民主生活方式都是他極力反對的。他是中華民國的捍衛者,也就是中華民國愛國者。[10]相信于將軍對於以下這些情況一定都會覺得很不以為然:國防大學前校長、退役空軍上將夏瀛洲2011年在北京公開說「今後不要再分什麼國軍、共軍,我們都是中國軍隊。」2012年說,國軍和共軍的目標都是統一,是完全一致。2021年11月宣稱共軍有權在臺灣西南空域巡邏;以及2016年,包括現任立委吳斯懷等32位臺灣退役將領,前往北京聆聽習近平訓話,集體起立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總而言之,國軍當然是為了捍衛全體國人的生命、自由、財產的安全,以及追尋幸福的權利而戰。何謂全體國人?那就是全部有繳稅義務的國人,因為軍人的薪水就來自於全體國人繳納的稅金。至於為何而戰?那就是為了捍衛自由民主的憲政秩序,以及捍衛全體國人所享有的自由民主生活方式而戰。這也就是國防部長邱國正投書《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所公開指出的:「中國從未放棄過吞併臺灣的野心。我們以最忠誠的態度為國家服務,捍衛自由和民主,使臺灣人民能夠保持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11]

 

 

 

[1]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790820

[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1t2I0XB3Rc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a694XDoqB4

[4] Samuel P. Huntington,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p.209.

[5] Samuel P. Huntington,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pp.117-8.

[6] Samuel P. Huntington,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pp.231-2.

[7] Samuel P. Huntington,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p.245.

[8] Robert A. Dahl著,李柏光、林猛譯,1999,《論民主》。臺北:聯經。頁167-82。

[9]https://www.scooptw.com/thinktank/butterfly_whispers/64108/%e5%a0%85%e6%b1%ba%e6%8d%8d%e8%a1%9b%e8%87%aa%e7%94%b1%e6%b0%91%e4%b8%bb%e7%9a%84%e7%94%9f%e6%b4%bb%e6%96%b9%e5%bc%8f/

[10]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1494035

[11] https://www.rfi.fr/tw/%E6%B8%AF%E6%BE%B3%E5%8F%B0/20211105-%E9%82%B1%E5%9C%8B%E6%AD%A3-%E5%8F%B0%E7%81%A3%E4%B8%8D%E6%9C%83%E5%90%91%E4%B8%AD%E5%9C%8B%E6%8A%95%E9%99%8D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