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臺灣 地球在燒

文:嚴子貿|圖:編輯部

團做生意或是興趣聚在一起,虛擬真實並存的世界,同溫層並不需認識,可以因為議題,有意組織或是自動自發、群起意見不合而對立攻擊;又或許因為共同的慈善公益事件有共識的愛心,原本不同意見的人又數位地相聚在一起;也可以是因為要做生意,討論事情,一起交流。不論是小到兩個人,大至數十億的團體,這些人分散在每一種不同的傳媒應用程式,或是商業服務的會員網站中,都是被功能或優惠導引才前往註冊。免費、優惠、便宜,新速實簡,不論是網站或程式,才能引起大流行。

整體而言,一個應用程式,不會包山包海的提供使用者過多非核心功能的服務。因為消費者若在聊天,通常無法同時購物,購物討論商品時,就會直接討論性價比,很多額外功能視覺展現消費者接觸點會決定購買(Engagement)不是聊天軟體可比。而搜尋引擎,或是族群網站的廣告機制,用商務智能方式(Business Intelligence,簡稱BI或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去設定消費者喜愛項目,綑綁限制廣告內容或影音內容,也常常得到反效果。分流意思,其實就是個性化時代,每個人意識抬頭,想要有自己想要的,個性化,專屬服務的時代。這也造成原本想要靠聚集族群後,轉換成多元商務的許多大型族群網站,原本開發商務擴展功能到最後只能採併購方式,以另外的功能程式或網站運作,透過共享會員便捷串聯資訊跟提供服務方式經營。

隨著網紅製造的廣告導流引流率下降,族群網站無不想要增加會員駐留點擊機率。原因跟古時候希臘羅馬劇場,表演精彩把人潮留住,市集才能成形沒有兩樣。因為留戀演出走不開,飢餓總需要進食、盥洗更衣、裝飾品、購物……市集商機自然形成;自然表演也必須不斷互動推進,記得一開始人互毆、群架、野獸吃人……競技場殘酷血淋淋地演出,跟現在有些比較誇張的名嘴使用的表演技法,在脫口秀談話性節目裡、甚至新聞節目中各種張冠李戴的議題與方式;為了產官學號召群眾支持,聚眾集市的目的,各種節目宣傳手段施展全數用盡;古時候跟現代,其實無異。

到歷史博物館走一遭,看看人類從採集食物就能不辯自明。人類文明記載的使用工具捕獵,圍捕到豢養、莊稼、巧用工具到變成各種武器侵略搶奪物資……等;十六世紀工業化過程戰爭……等;到目前為止,因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嚴重侵襲受到影響,死亡人數遠遠超過以往二次世界大戰跟過往天災人禍,甚至寓言故事的災難人數之下,終於全球產官學界願意認真面對。聯合國近期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眾多成員不斷加入共同發表,號召更廣大的加入支持。在全球都依據SDGs理念,密集投入重新制定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新規格之際,這個SDGs包含17個主項目,169個細項的方案,一個擴及全人類、不分種族的自由,平等,幸福快樂,地球生態的永續生態發展方針,究竟跟現實世界有怎樣距離?

營業用的網站,包含免費盜版的影音內容,或是正規版權運營商 Apple TV、Tunes、Spotify、 KK Box,或是中華電信MOD、HBO、Disney+、Netflix……聚集影音族群,大概是全球最大量的族群,也是最大的共同交集活動,占有五十億人左右。這五十億人,根據全球最大廣告公司之一麥肯廣告(McCann Erickson)過去市調,98%幾乎也等同於電商購物平臺的購物者,其實也包含其他新媒體、自媒體、電玩等重度使用者,別忘了,這五十億人當然也去買咖啡、衛生紙、泡麵、日常用品。iTunes約有八億會員,Apple TV約有六千多萬用戶,以每戶可以分享三位會員概念,也大約有另外一億八千萬多萬會員聚集,大概是這樣概念。當然會員會重複,付費的人數之外,有更多是免付費的影音平臺,意思就是,大約全球每日有五十億人,每人花費二至八小時使用網際網路聆聽音樂觀賞電影以及購物、聊天、看視訊、編輯節目,例如自製網紅節目等等。這在過去十年以來,已經無多大變化。

三十九歲以下的族群,決定市場75%購買類型與產值──此數據的資料來源為KASASA,參見網址:https://www.kasasa.com/articles/generations/gen-x-gen-y-gen-z。這個年齡的族群在幾年前就逐漸從臉書轉移其他新媒體平臺,越年輕數量越多。例如Instagram有趣生動的即時現場影音分享傳輸與聊天交友,或是以設計師居多的繽趣(Pinterest),到推特(Twitter)無限制的互動跟內容分享觀看等等。而在抖音出現後,短短三年之間這個最容易秀自己的工具,一時之間造成轟動,幾乎威脅到所有的平臺。不僅是年輕人,大量用戶紛紛從他們認為相較之下原來比較平淡無聊文字為主的平臺,轉向活潑有趣的抖音,進行編輯觀看或僅是分享傳輸。

過去的平臺上曾一度提供傳統圖片及影片觀看功能,粉絲團、不論社團還是個人貼文都是以文字為主體。這種靠文字傳播內容的方式,在改用抖音簡單易學的方式呈現後,有些年輕族群特別用來編輯所拍攝的影片,他們那種渴望成為網紅的欲望,嚴重到讓中國地區政府必須祭出「朝十晚六」、「十四四十」的禁令,此禁令的意思是,舉凡十四歲以下年輕人,除了朝十晚六區間禁用,每日更限用四十分鐘。其實不僅中國,就算是歐美國家,過去以來也不少聲浪,針對不同時期興起的新媒體,採取不同的限制聲浪。原因不外乎,隱私揭露、暴力攻擊、種族、文化衝突、惡意辱罵,或是用來做對國家形象不利,或不實消息的宣告而被禁制撤銷帳戶的狀況。不論一般平民老百姓,就算貴為總統,照樣會被噤聲。

各種平臺較勁激烈之下,可以看見新媒體受到歡迎的條件與差異性不外乎:免費付費、內容娛樂性、通訊或聊天功能、介面操作簡易程度(例如分享方式,編輯影音內容的工具等等)。但即便如此,抖音也不過只有兩億人。因為全球不是只有年輕人在玩網路。精彩高端內容或是生活實用,例如醫學常識,跟年輕人創意為主的差異性,還是有不同的吸引力或實用性。在透過意見領袖分享訊息的時日,各種分流狀況,就形成各種媒體,發展出獨特的新流媒市場樣貌。

2020年1月,從大家開始受到新冠疫情的各種驚嚇指數報導開始,同時宣告全球人類幾乎都得靠網路過活。從應用程式(Application)功能擴展成功失敗案例的觀測,各種應用程式基本上仍舊是以各種單一功能為主軸,過於複雜的,使用者還是不太青睞。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從大眾的公約數而言,最主要活動,搜尋、音樂(聆聽)、影音(觀看)五十億人,以及十五億人的遊戲等。我們可以從大家都在網路上使用哪些應用程式,做哪些事情,就容易理解,要開發一個程式或是網頁,不一定需要五臟俱全的原因。

2020年而言,平均每一分鐘,全球應用程式、網頁族群聚集一起都在做什麼?

過去臺灣最喜歡的社交網站臉書(Facebook),全球發佈了69.5萬條狀態更新、79,364條臉書帖文和51,040條評論、70個新域名完成註冊、同時也發送完成168,000,000多封電子郵件。同樣是臺灣喜歡的YouTube視頻網站上,一分鐘上傳超過600個視頻,內容總時數超過25小時;iPhone應用下載量超過13萬次;在專業網絡網站領英(LinkedIn)則是創建100個賬戶、在社交網站Twitter上生成了320個新帳號和98,000條推文;在Flickr上傳了6,600多張圖片;在湯博樂平臺(tumbler)上發表兩萬篇新文章;有些地區非常喜愛使用的網絡瀏覽器火狐(FireFox)下載量超過1,700次;流行博客平臺WordPress下載量超過五十次、WordPress軟體插件下載量超過125次、在Yahoo Answers上提出40個新問題;com有一百多個問題在Answers.com上被問到;全球最大的社區創建內容來源Associated Content上發表一篇新文章;UrbanDictionary.com上增加一個新定義;Craigslist上創建1,200多個新廣告;Skype用戶完成37萬多分鐘的語音通話;個性化網絡電臺提供商Pandora 13,000多小時的音樂流完成完成媒體播放;最大的社交閱讀出版公司Scribd上1,600多次閱讀完成。
要成為網紅或許是一些人目標,但是這樣工具,與其說要當網紅不如當作現代人的溝通方式。試想,現在出生的嬰兒,跟上一世代,登陸月球時的人類,有多大差異:當時黑白片,甚至有些長輩看見電視接吻都會轉頭或是咒罵世風日下的年代,《新天堂樂園》(Nuovo Cinema Paradiso)不也有這段有趣的片段?小時候的電影播映童工,長大成了知名導演,回到兒時由教堂資助戲院,把過去所有電影接吻照片,全部剪接在一起,在片尾時一次播出給村民看,代表劃時代的思想改變、神父想停都停不下來的影片轉輪,現在,變成抖音跟自媒體。

限制兒童觀看就像過去要求微軟設定綠系統,阻擋色情,或是音樂防治盜版傳輸,只要有需要,都會有破解。從需求端考慮,良性溝通,永遠是上策,而不是立即禁止。端看大麻處置方式,在歐洲跟美國,以及,對於罪犯處理方式跟態度。歐洲以協助回歸到社會體系態度對待犯罪的人,亞洲跟美國,是以懲罰為主的方式,一個是兩成回到監獄,一個八成。地球一端北歐,是四千人卻僅需要四個沒有槍的警衛看守沒有欄杆的監獄,另一端則是所有監獄戒備森嚴。那四千人的囚犯其實有自己住的二層獨棟樓房、自己看管的鑰匙、有廚房、菜刀等等,假日可以安排自己親友來作客,唯一不方便地方是不能離開電子監控的監獄營區。

時代變了。新冠之後,我想大家都體會到,世界不會再回頭,日子變化越大,新想法,新生活,被迫被更新的學習適應代替。或許,未來您不需要看這些文字,因為我用意志力傳輸給您。在多年前,就已經在南方音樂節(South by Southwest,縮寫SXSW),看到來自日本的一位科學家,用腦波控制的機械手臂跟群眾握手,現在真不敢想像他們已經進致到何種階層。當生物細胞變成機器人已經出現,當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已經用超級量子電腦協助運算破解方式,這些逐漸在解密的機構互相較勁,從機械,生物端,人類已經要踏入自製新物種階段,相較於物種滅絕的速度,印度每年淹掉的農作物種植區,饑荒的人群,全球流竄的難民,海水漲高的速度,更多劇烈氣候,地球燒到哪裡了?

「亞洲年輕族群超過全球60%占最高比例,將成為主導全球智能商務的發展中心。」微軟亞太區總裁賀樂賦(Ralph Haupte)認為,亞洲已經是管理、創意、設計、生產、製造與消費的世界中心。希望世界中心不需要一半人員在水裡工作,或是裝置新的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DNA改造新物種去適應。原來美麗的世界就好,其他元宇宙,能跟朋友看盧貝松(Luc Besson)先生電影就很開心。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