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至今的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讓虛擬世界更多人投入。不僅是企業,而是終端用戶,因為無法外出,限居種種問題,渴望得到虛擬結合實體世界的娛樂或心靈上各種滿足。元宇宙(Metaverse)的構想跟各種討論於是大放異彩。即便還不能真實上線,元宇宙概念股也水漲船高得有點早。元宇宙有很多名稱,包含後設宇宙、形上宇宙、元界、超感空間、虛空間……等,被用來描述一個線上人造的虛擬環境。這種虛擬環境將可以通過虛擬實境眼鏡、擴增實境眼鏡、手機、個人電腦和電子遊戲機進入人造的虛擬世界。元宇宙名詞雖然最近才熱門,但在電腦遊戲、商業、教育、零售、房地產領域,特別是時尚娛樂產業,早就有使用案例,經常用來幫助客戶的體驗,增加購買意願或是現場表演的整體視覺跟迷幻效果。
其實這個概念,電影電影《阿凡達》(Avatar),提到人的靈魂轉換到不同物種,控制另一物種軀殼,適應非人類居住的外星環境(電影假設智力是相當的物種,具有四肢,阿凡達星球上的類人比較巨大,也有尾巴)。這部電影也充分說明元宇宙特色就是,利用機器設備,頭盔等讓人類進入元宇宙。元宇宙常使用的AR(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的簡稱)、V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的簡稱)、MR(混合實境,Mix Reality的簡稱)或經常提到這些名詞是什麼?先把這些名詞弄清楚,再往下比較容易理解。
AR就是將資訊、圖像、物件、影音等內容,以虛擬的方式疊加在現實環境中,讓現實環境更豐富,設計讓使用者能獲取更多實體物件無法提供的訊息,甚至加強視覺效果與互動體驗感。例如,HTC Vive、Oculus Rift和 Sony PSVR就是功能強大的VR頭顯(頭戴式顯示設備)的出色代表,它們由獨立的遊戲超級電腦或遊戲機提供支持。
新的可視化環境
虛擬實境或稱虛擬技術,也稱虛擬環境,是利用電腦模擬產生一個三維空間的虛擬世界,提供使用者關於視覺等感官的模擬,讓使用者感覺彷彿身歷其境,可以即時、沒有限制地觀察三維空間內的事物。體驗VR需要佩戴VR頭盔之類的設備,例如很多遊戲玩家經常使用,Oculus公司推出的Rift產品。
混合實境是合併了現實場景和虛擬世界,所產生新的可視化環境,以及虛擬物體和真實物體很難區分的場景,產生的是新的可視化環境裡實體和數位的物件相互並存,兩者可同步互動的環境。
所以,結合了AR、VR、MR之後,想像一下,你可以用另外一個你,截然不同的化身在共通平臺裡遊走。若是這樣很抽象,不妨從以前電影裡去理解比較容易。事實上,從很多年前的《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創:光速戰記》 (Tron: Legacy),《獵殺代理人》(Surrogates),《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無敵破壞王》(Wreck-It Ralph),鋼鐵人(Iron Man),《雲端情人》(Her),《一級玩家》(Ready Player One),一直到2021年萊恩雷諾斯(Ryan Reynolds)演的《脫稿玩家》(Free Guy)。
還有一部電影,特別想要提及的,就是星際特工瓦雷諾《星際特工瓦雷諾:千星之城》(Valérian and the City of a Thousand Planets)。這是一部盧貝松(Luc Besson)於2017年上映的法國科幻動作片。這部電影,不但是導演籌備了接近二十年的夢想更是全球許多人期盼許多的大作(因為種種記述根本無法拍攝成功,或是在藝術、技術上不能達到導演完美的要求,而一直無法進行拍攝。)高達2.1億美金的製作費用,這個故事的原著文本《星際特工》(Valérian and Laureline),被認為是影響《星際大戰》(Star Wars)系列、阿凡達等多部科幻電影的靈感來源,在美術、道具、背景等太空設定上,從開場一首歌曲,無間斷出現的外星人造型跟幽默的與人類互訪片段,幾乎就讓所有科技電影相形失色。
虛擬不再虛擬後
這部電影,在元宇宙部份,更展現出豐富的幻想以及藝術、商業創作俱佳。甚至讓人覺得,所有開發AR、VR、MR軟硬體,遊戲機或是虛擬劇院的人,都應該好好研究這部電影,或是直接談授權合作。這部電影裡面使用到主角以及旅客大量使用的AR眼鏡,購物跟觀光的場景,其實就是很好的教材,不但藝術性高,就連購物到取貨,都非常自然有趣的呈現在電影裡。在真實世界裡逛虛擬商品跟購物街,從虛擬世界購買的產品,再返回真實世界時,直接購買成真實產品取貨。在展現元宇宙部份,更是幾乎到了極致。
元宇宙,既然是由超越(meta)及宇宙(universe)組合而成的字,也代表平行於我們現實生活中的世界,未來人類以虛擬替身的形式相互交流,要超過現有人類生活意境。 但其實這些早就在每日進行著。如果我們交友透過電子,沒有見過面,那不就是像一級玩家一樣,只是電影當然得給我們要多視覺幻境上的滿足。但是古時候筆友,靠想像對方。沒見過面,提親,到MSN、Line等通訊,或是更多交友軟體,讓我們有很多幻想度。元宇宙從過去想像世界中結合真實世界逐一實現。
想像若是Line給你三個帳號,讓你扮演不同的人,你可以自動過濾,清楚知道自己扮演哪個角色,去跟誰在聊天。Line 1是公司上班族,Line 2是下班不想工作的人,Line 3是純交友, Line 4……。或是,未來休假,其實根本沒有出國,而是躺在健康中心,順便連身體保養一起做,就是一個月以為自己去登上聖母峰又回來,也或許是去非洲叢林探險,甚至醒來時,是從飛機上下來。
我們在KTV裡唱歌,可以扮演歌手,按關閉主唱,也可以關掉主唱,自己就上場,用自己的替身,或是真實身體上去,這些技術,都已經可以實現。到電玩遊樂場,跳舞之前先上傳3D頭像點歌,輪到你跳舞,可以拍攝真實畫面,也可以是自己替身在跳;更棒的是,只要加一點錢就好,然後再付點錢就可以調整剛剛跳的舞蹈的節拍、變換角度和燈光,接著上傳到族群網站跟朋友分享。你也可以用機器讓排行翻新,讓自己直接變成人氣王,全然為影片可以分享之故。未來,遠距開刀也是用同一道理,眼鏡看著解析投影照片,手裡戴著遠端操控的機器,就可以為病患做最危險的手術。
想像讓夢想成真
如果你認為元宇宙只是虛擬世的界數串聯,那可能還要想得更深入一點。其實只要想像可及,真實世界裡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實現。例如,既然有角色扮演,當然也就有社群,有藝術家、音樂人,當然也有藝術品拍賣,更有許多讓真實世界人類去逛的商店。未來每個人都可以在真實世界或虛擬世界裡,選擇想要聽的創作,支持藝術家可以是虛擬作家,甚至是人工智能(AI)、藝術品、藝廊、髮廊、禮品,幾乎無所不能。甚至也能有醫院為你看診。
當然現在離這些夢想還有點距離,未來幾年內,元宇宙就算進入雛形探索期,把目前現有最具指標性發展的公司VR、AR、非同質化代幣(NFT)、AI、雲端、PUGC(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遊戲平臺、數位人、數位城市等領域的技術突破和商業模式創新都總結在一起,元宇宙仍舊只是淺層探險。
目前同時間極力發展的全息投影技術(Holograms),也進化到碰觸感的階段。跟需要戴上AR、VR等設備不同,全息投影技術能夠呈現360度的3D影像,觀眾從任何角度觀看影像的不同側面都不會失真,不過現今全息投影技術本質上也不能稱之為全息,基本上還是算在投影反射原理當中。不過葛拉斯果大學研究團隊(University of Glasgow scientists)已經發展出一套稱為「空氣觸覺」(Aerohaptics)的空氣噴射方式,來讓複製人的觸碰感覺。這是一種可以讓人的手指,手和手腕有碰觸感的設置,他們也在該團隊在《先進的智能系統》 (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介紹了他們的發現。可想而知,未來各位替身,可以在網上認識人的時候,感覺到身體的接觸。記得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的名畫?隨著文藝復興,我們來到一個人類身心靈都要接受嚴峻考驗的時代。
信不信問你幾個問題:想想過去,在不知道元宇宙,以及知道元宇宙原來可以透過軟硬體器材進入另外世界跟別人交流,或是到另一個世界探險,及……未來更多層次的元宇宙裡。不久未來,人的壽命在真實世界即將邁入一百二十至兩百五十年,而在元宇宙,結合AI,能夠分析紀錄你的個性、聲音,你的長像,一點都不為難。因為你原本就是替身,早就是複製品。所以,在虛擬世界裡,請問你是誰?
從元宇宙的角度來看,上述電影中的雲端情人,是最細膩的一部電影。藉由主角跟虛擬人物之間的戀情,帶出AI智能化,在未來扮演,為孤單的男女,在平淡生活中,科技帶給人,人性豐富身心靈上的滿足。影片中的AI高階程度,領悟到我們人類的孤單,對照我們現在的生活,在新冠後的生活中,若是重新看這部電影,我想會有很多感觸。回顧2020年,當美國時間 1 月 13 日,佛蒙特大學(University of Vermont)官網發表新聞稿,宣稱佛蒙特大學與塔夫茨大學(Tufts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共同研究,利用非洲爪蟾早期胚胎的皮膚細胞和心臟細胞,創造出首個活體機器人「xenobots」(異種機器人)。研究發表在 13 日的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 Natl. Acad. Sci. U.S.A.)。這個活的、程式化的有機體,對細胞交流、連線潛力的研究,理解已深入至計算科學和生命。這些過程在DNA 指定的硬體執行,是可重新配置的,也使新生命形式成為可能。
許多人擔心技術的飛速發展和越來越複雜的生物作業會帶來負面影響,的確該擔心。若是用元宇宙的想法,你想扮演的生物、角色,未來都將會出現,所以,不要問我是誰,我怕我無法成眠。往好的方向想,未來,疾病會被克服,大家有了健康,會樂於幫助別人,對於生活會有不同見解,有了身心靈好的導師;未來,將會是創意紛飛的世界,我們或許需要量子電腦,需要更快的網際網路,需要更多食物。但是,目前,我們應該珍惜所有一切,彼此好好對待,因為我不敢想像人類怎麼擁有這麼多能源。希望所有創意發明與科學,不會加速把地球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