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讀大學到目前在傳播學院教書,已經超過三十年的時間。之前會選政治大學讀新聞系,就是覺得新聞媒體是第四權,可以監督政府與公眾人物的政策與行為,但是最近臺灣媒體的報導內容,讓我不禁在懷疑,是臺灣社會病了?政治與公眾人物的正確判斷能力消失了?還是臺灣媒體的守門行為降低了呢?
年關將近,許多在外打拚的臺灣人們,紛紛都訂機票返鄉去跟父母與小孩團聚。據媒體保守估算,此波的返鄉人潮大約有四萬多人,而臺灣的防疫最高指導單位與交通部卻呼籲,這些鮭魚返鄉的臺灣人們分流返鄉。這個政策引起大量返鄉人的批評,但是,卻不見政府與有關部門調整策略。我們清楚,以臺灣防疫單位的立場是擔心會有境外人士入境導致防疫破口,但是請臺灣防疫單位與交通部門透過大數據去仔細精算,返鄉最多的是大陸的臺商、臺師與臺生,而這批人對臺灣防疫造成的困擾,應該低於其他境外入境的人士。若從數據上得到與筆者所說的結果,同樣是國人返臺,臺灣政府應該去協助找到就合適的方式解決防疫壓力,而不是一句要求分流。承上,臺灣的各式媒體,是否應該去主動追蹤或者詢問相關單位,甚至採訪無法訂到防疫旅館的這些想返鄉人的內心想法,透過新聞報導去給政府相關部門壓力,而非輕描淡寫的進行客觀報導。據筆者粗淺的瞭解,許多住在臺北與新北市的臺商、臺師等,為了返鄉,不是忍受高價防疫旅館的房費,就是將防疫旅館訂到比較偏遠的縣市,例如:花蓮與臺東。
另外,有則新聞也被媒體大量報導,甚至沒有進行平衡報導,就是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若反萊豬,臺灣恐無法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縮寫CPTPP)。在行政院外交部的網頁上有針對CPTTP的簡介,CPTTP是原「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縮寫TPP)以其「高品質、高標準、涵蓋範圍廣泛」的內容作為二十一世紀「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縮寫FTA)的典範為目標。談判成員國包括美國、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汶萊、墨西哥、智利及秘魯等12國,其中大多為臺灣主要的貿易夥伴,占我對外貿易額比例超過三成,對臺灣重要性不言可喻。
TPP成員國於2015年10月5日宣佈完成談判,並於2016年2月4日簽署協定。惟美國川普總統於2017年1月23日宣佈退出TPP。後來在日本的積極推動下,美國以外的其餘11國陸續經五次召開TPP首席談判代表及部長會議,共同商討TPP後續前進方向;2017年11月11日,TPP 11成員國於越南峴港APEC領袖會議期間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就核心議題達成共識,並將TPP改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大致維持原TPP簽署之內容,但暫停適用22項原依美國要求而納入之條文。
CPTPP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與過去傳統自由貿易協定常常會讓企業界幾乎占盡所有好處,以至於簽署國家國內貧富不均現象加劇,進而引發民怨;而高標準的CPTPP同時將人權價值、社會弱勢、婦女議題、中小企業發展、勞工權益與環保議題等納入關注項目,更廣泛地涵蓋社會的多面向,並力求持續與時俱進,追求更進步的普世價值。
所以,當蘇貞昌院長說出推動反萊豬公投,是反對美豬進口,將得罪美國和世界,並導致臺灣無法參加CPTPP、讓中國高興的言語時,我們不禁要問,美國萊豬與CPTTP之間是什麼關係?美國既非成員之一,臺灣不進口美國豬,那CPTTP的成員國就會禁止臺灣與他們往來嗎?關於CPTTP的訊息,是來自行政院外交部官方網頁所寫,那媒體為何不將事實說給臺灣民眾聽,反而只是聚焦國、民兩黨,以及兩岸矛盾的問題呢?這樣的報導是否讓民眾陷入不正確的聯想呢?
另一則新聞報導,筆者覺得更加玩味。台灣民意基金會詢問,「中國(共)如果武力犯臺,您覺得美國有沒有可能出兵協助(防)臺灣?」這個調查結果,大部分臺灣的媒體會朝著兩岸關係越趨嚴峻,臺灣人憂心戰火一觸即發,若兩岸開戰時,美軍是否會出兵保臺?而最新民調表示,有65%民眾認為,美軍可能出兵協防臺灣,而29%持觀望態度,相較三年前的調查,臺灣人認為美軍可能介入的比例,上升了18個百分點。但這樣的新聞報導與台灣民意基金會的結果有所出入,游盈隆說,結果發現:26.7%非常可能,38.3%還算可能,17.1%不太可能,11.4%一點也不可能。非常可能與還算可能會彙整成超過六成五的民眾認為美軍會協防臺灣,這樣的推斷,媒體實在太過武斷。另外,還有內幕消息沒被媒體報導,知名教授翁屢中表示,要讓美國協防臺灣,臺灣必須要滿足三個條件,但政治人物根本不敢講。第一是軍事支出須達到GDP的3%,但臺灣現在才2.4%,第二是強化後備動員能力,若《臺灣夥伴關係法案》推成,臺灣要與美國國民兵對接,但臺灣根本沒有國民兵。第三是要求臺灣恢復徵兵制,但臺灣政治人物敢推動嗎?
新聞媒體應該是社會的皮膚,要善盡監督政府之責,並非為政府包裝或者維穩。新聞與媒介是現今民眾對外看世界的重要窗口,如果不能恪盡新聞媒體的道德良心、專業素養,只是隨波逐流、重利輕義,那這樣媒體的可靠度、專業性,是值得我們質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