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民大復活 重返大聯盟」,看到這則新聞,讓我感觸很深。
「臺灣之光」王建民的故事很勵志,在西元2000年,王建民以201萬美元(約新台幣6411萬元)與美國紐約洋基隊簽約,用交換學生身分在洋基小聯盟體系落腳,開啟了他追尋大聯盟的篇章。
積累4年多後,2005年4月王建民首度踏上大聯盟舞台,並拿下當年大聯盟首勝之後,屢創佳績,不僅於是大聯盟首位亞洲勝投王,也於2008年獲大聯盟生涯第50勝,創亞洲投手最快達成這項成就紀錄。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2009年開始,不斷的負傷,對他的棒球生涯造成莫大影響。
之後王建民在小聯盟苦蹲3年,期間還一度到獨立聯盟發展,當王建民離開大聯盟時,很多球迷與球評都不再看好他,認為他只能留在小聯盟待價而沽,甚至遲早要回來台灣打球,即便如此,他仍堅留美國,只為尋找重返大聯盟契機。終於,王建民在今年春訓大復活。
堅持,唯一的路
面對這段曲折球史,王建民對記者坦言,當初低潮時,並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天(重返大聯盟),只是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球投好。而「照自己的想法,完成自己的夢想,不要因為別人說了什麼就放棄,要堅持下去」是支持他能走到今天的最大信念。
這使我不免聯想到,數年前有幸僭於眾多媒體前輩之前,接下擁有近30年歷史的《獨家報導》,並幸運的擁有這麼多有志之士的支持與幫助,在今年就要邁入30週年。
儘管這一路走來的辛苦實在不足與外人道,然而卻讓「堅持是邁向夢想唯一的路」的信念深刻入心,所以就算再難再苦,也不允許自己往後退。所幸,如今的《獨家報導》已經跳脫傳統媒體的思維,可以用嶄新的面貌迎接「三十而立」。
不試錯,不會知道侷限
更值得高興的是,經過這幾年的持續試錯(trial and error),也讓我們意識到,應該做更多的事,同時,我們更發現,跳脫紙本與出刊頻率的限制後,《獨家報導》可以做到的事,更多也更廣。
從2012年,以一己之力製作了大型選秀節目「亞洲天團爭霸戰」,企圖將綜藝的基因,導入實驗中的數位媒體平台,摸索新傳媒的形式,到現階段緊鑼密鼓地擘劃集團轉型藍圖,並用獨家孵化器為概念,建立不同的創新平台,期望能為青年世代圓夢。
雖然,質疑聲一直不絕於耳,認為「連走路還走不穩,就妄想要飛!」為什麼不先專注本業,在平面媒體事業還岌岌可危之際,還分心去開展其他事業?
但眼見數位大浪不斷襲來,眾多媒體王國有如建立在流沙之上一樣,基石逐漸被淘空,我們已經沒有空再觀望與等待,找出《獨家報導》在數位匯流時代的位置已成為當務之急。
痛點,就是機會點
「2043年春季的某一天,一名美國讀者把最後一張報紙扔進了垃圾桶,」美國新聞學者菲利普·邁耶2005年在《正在消失的報紙》一書中寫下這句話。
時序進入2016年,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已成事實,英國四大全國性報紙之一的《獨立報》(The Independent),由於發行量從每天約40萬份下降到4萬份,迫不得已只好於3月26日停止發行紙本報紙。
這並不是首例,多螢時代來臨,人們接收信息習慣發生變革,美國已經有上百家報社關閉,不過,「痛點,也是機會點」,有很多媒體正不斷在變革中轉換思維,找出合適自己的方式。
我們也不例外。要把一本內容定位仍在摸索中的《獨家報導》,用最完美的版面與內容呈獻給一路走來相挺的讀者,是我們的壓力與責任。如何在移動與跨界時代創造出新的增長點,讓內容增值,更是我們一直在思索的方向。從突破傳統媒體的框架到多螢整合,2016年,《獨家報導》要讓你看見不一樣的轉變,不僅「更即時」,還要「更有感」與「更全面」。感謝您給予獨家這個機會,與獨家一起見證這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