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首富陳秀桂:「人可以吃苦,但不要命苦。」兩岸命理教父謝沅瑾:「稻子越成熟,頭彎得越低。」總統御用裁縫師李萬進:「要設定目標,並透過不斷的堅持,才能成功。」三代總統御廚阿基師說:「做菜就像做人。」
當吳季剛的名字隨著蜜雪兒.歐巴馬出席2009年的總統就職典禮,吳季剛告訴始終支持自己的母親:「從今以後,再也沒有人敢嘲笑我了……」
無論在什麼樣的世代,人物的奮鬥歷程與故事,永遠是最激勵人心的強心劑!
因此,本期蒐羅各領域中,以過人的堅持與理念成就事業,再以特出的個人風格,為事業品牌染上鮮明色彩的十大個人品牌人物,希望和讀者一起在這些精采人物的身上,汲取成功的感動元素。
去年三月出刊的1122期,一代巨星鳳飛飛的過世,讓重生後、還在摸索的《獨家報導》,有了一次勇敢轉型,以人物描繪時代,用故事淬鍊精神,成為《獨家報導》的特色之一。
在一群媒體的新面孔、執掌一個老媒體甫屆經年,在媒體市場和新聞價值雙雙探底之際,仍堅持正面報導,不走回腥羶色的老路,「不夠主流」的批評,幾乎成為每日三餐的佐菜時,採訪這些精采人物時所得到的心路歷程,也始終是支持《獨家報導》新團隊的重要支柱。
曾有媒體前輩提醒,在資訊爆炸的年代,「獨家」談何容易!但身在《獨家報導》八年,經歷過從雙週刊到月刊的調整,也見證了叱吒台灣媒體界多年的狗仔文化從盛到衰的過程,筆者仍始終相信,在這時代,對於朝生夕死的新聞來說,獨家自然不可得,但對於本質上本來就該有不同觀點,務求更深入,也更有廣度的報導來說,「獨家」本來就是必備條件。
難道就這樣算了嗎?在過去十幾年記者生涯中,是每次處理爭議事件,時常浮上心裡的問句。成為社長後,這個問句出現的頻率有增無減,不同的是,因為肩上的責任再無旁貸,也多少明白了過去長官無奈表情背後的原因。
因為一個企業,在快魚吃慢魚的法則下,一個延遲的決定,或許只是市佔率幾個百分比的差距。但是在新聞事件裡,一個延遲的聲音,卻可能決定很多人的命運。
延遲不得,但又錯不得,這時你才懂了前輩所說的,「真相是走出來的,正義有時候是需要繞點路的,但傷害,卻可能在一瞬間造成。」這是歷經停刊,面對二度創刊每次面對經營窘境、外界質疑時,每次要提醒自己的警句。
在二十七年前,沈創辦人在黨禁、報禁未開放的年代,決意創立《獨家報導》,作為捍衛新聞自由、彰顯社會價值的平台,則是筆者告訴自己絕不能放棄的主因。
有鑑於沈創辦人所定下「為公義堅持,替弱勢發聲」的堅持,在看似越來越開放的時代、越來越寬闊的世界,卻越顯珍貴。以十餘年的新聞資歷,竟僭於諸多媒體前輩之前,有幸接下一個擁有二十七年歷史媒體的人來說,更是沒有放棄的權利,與放鬆的資格。
最後要感謝,這一年多以來,所有無償為《獨家報導》付出的成員,儘管許多人總是很難相信,為何有這麼多人願意不支薪,可以不取一分一毫,為一個在重生之路走得艱辛的媒體。畢竟,不管在什麼領域,批判是容易的,改革卻很困難。開啟新的戰場容易,選擇回到一個充滿窠臼與包袱的世界裡,堅持用不討喜的角度持續發聲,卻不容易。
但我堅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人了解,這些人是在「播種」,將彼此的夢想與信念,視為肥美的土壤,再親手以加倍的努力,贏得加倍的果實,並在這個累績無數前人努力與成就的平台上,共同寫下更不凡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