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懶惰的人,是因為沒有渴望。」連創高溫紀錄的七月天,因為這天下午的聚會,有如一場及時雨,解除了筆者接任《獨家報導》社長三年來最嚴重的一場大旱。
身兼武術冠軍、多項產品設計者,跨足的是目前最夯的醫療生技產業,才十幾年就從身無分文的窮小子,打造出億萬身價。即使筆者投入媒體工作十多年,採訪過無數名人奇人,眼前從進門後始終帶著微笑、口中吐出的永遠是激勵人心的語言,外表看來未到不惑,洞察人心的眼神和沉穩氣質卻不輸任何一位睿智長者的青年實業家,卻絕對是未來名人堂榜上有名的人物。
「每年我都會和員工一起,運用財經週刊裡的字句和圖片,做成『夢想板』。或許是一部車、一間房子,或是環遊世界的願望,只要你夠渴望,就絕對能夠實現。」自謙自己其實很多事都不懂,只是因為懂得用人、能把火星話轉為地球語言,讓身邊的平凡人變超人,所以一路走到現在。
青年實業家分享,去年他為自己訂了一個目標,希望六十歲時能擁有百億身價,有更大能力造福更多人。「剛訂下這個目標時其實很沉重,後來想想,只要能培養一百個人像我一樣的人,不就能達到目標了嗎?」
「大責任,大承擔!有機會為這社會做點事的人,能量一定要更卓越才行。」溫和卻懇切的激勵,出自一位素昧平生的人口中,讓筆者在感動之餘,更是感激。
「做任何事一定要專注、聚焦!」青年實業家的語重心長,更讓筆者銘感五內。
幾個月前,一則關於首富的新聞。「很多三、四十歲的人才,都希望在台『安居樂業』,但現在的房價卻無法讓人安居,所以要積極解決這個問題。」郭台銘的概念,是將每坪售價壓到十五萬以下,四五%用來獎勵長期在企業貢獻的員工,五五%則以「合宜宅」模式對外銷售。
還記得此新聞發佈時,有些朋友不以為然,認為企業家一開始的美意,總敵不過後來財會部門的機關算盡,或群體社會的貪婪,部分同仁則自我解嘲,「依照這個標準,《獨家報導》算是很先進的企業,想想前兩個夏天,一群人擠在頂樓加蓋的辦公室裡,晚上則常三四個大漢,窩在兩張榻榻米大的床墊上,整個夏天也就過去了……。」
對比於《獨家報導》同仁的樂天,持質疑態度的人,或許是長期被東方社會仇富、仇商的氛圍所影響,認為財富多是由不正義的手段得來,也或許是看過太多打著「居住正義」的旗號,遂行個人貪念的新聞事件,對人性美好的一面,已漸漸失去信心。
由於從事媒體工作,質疑、批判幾乎已成為本能,但也因為有機會採訪到許多成功的企業人士,讓筆者發現,這些人成功的原因,往往比我們想的簡單!
一位企業家友人則分享,成功的企業體首先都是個行動者,而不是戰略家,空想家,尤其在企業初創時期,行動甚至比思想重要。
在《獨家報導》即將邁入二十八週年,雖然新團隊才經歷前兩年的學步期,但我們始終相信,只要我們keep walking,就能為台灣媒體的未來走出另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