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長的話/雲端廚房的甜蜜與殘酷 疫情知道(張淯)

獨家報導集團董事長 張淯。圖/獨家報導製圖
獨家報導社長 張淯。圖/獨家報導製圖

文/獨家報導 社長 張淯

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飲食是人生中的大事。過去幾年在COVID-19疫情影響下,雖然許多餐廳的生意受到衝擊,但供給方式也因此轉變,促使餐飲外送服務大幅成長。

除此之外,「雲端廚房」這種新的商業模式也應運而生。相較於傳統餐廳,雲端廚房的成本較低,不需要在昂貴的地段租賃大面積空間,也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於裝潢和餐廳環境的營造。

再者,雲端廚房能夠在同一個廚房空間內經營多個品牌,提供各種不同的菜色選擇,不論中式、西式還是日式、韓式,一應俱全。同時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提高了經營效率並增加了收入來源。

最關鍵的是,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行為和生活方式,更多人轉向線上購物和外送服務。雲端廚房以其靈活的線上訂餐系統和配送效率,迅速補足了市場需求。

自2020年到2022年,雲端廚房光在美國吸引的資金就超過30億美元,前途一片大好,相關機構甚至預估到2030年的市場規模將高達一兆美元!如今看來,這又是一個被過度吹捧的泡沫。

自去年開始,美國就有許多雲端廚房業者大規模裁員或無預警倒閉。台灣的情況也類似,之前首家在北美上市的台灣雲端廚房品牌Just Kitchen,股價自2022年初的1.2元加幣一路下滑,近期已經跌至0.07元加幣上下,跌幅高達九成以上。隨著世界逐漸從疫情的陰影中恢復,雲端廚房的熱潮開始退卻,未來的成長機會也愈發險峻。

雲端廚房在疫情期間之所以迅速崛起,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隔離在家時對外賣和外送服務的需求。但隨著疫情的逐步受控,人們再次擁抱傳統餐廳帶來的餐飲體驗,對外送服務的需求也有所下降。雲端廚房可說是成也疫情,敗也疫情。

此外,創業市場的一窩蜂現象依然存在,在雲端廚房風光之時,許多新進者懷抱夢想湧入,加劇了市場競爭,也讓產業迅速飽和。疫後的需求改變,或許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雲端廚房在短短幾年間,從崛起到冷卻的轉變,其實也為新創企業家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第一,保持彈性和敏捷。創業家需要體認到,市場的需求變化無常,而且比想像中要快得多;在擬定商業模式時,應考慮適應性和靈活性,以便迅速應對市場變化。
第二,審慎評估競爭環境。創業的困難在於,應如何設定競爭門檻,高門檻當然容易阻擋競爭者,但也提高了創業的難度。創業者必須深入研究和評估競爭環境,包括潛在的新進者和現有競爭者,謹慎設定門檻,同時設想及擬定不同的競爭略。
第三,留意市場風向的轉變。了解消費者的行為、偏好和需求的變化極其重要,很多所謂市場需求或消費者的痛點,可能只是一時之間的現象;當外在因素消失時,市場風向便為之丕變。以雲端廚房來說,在疫情結束之後,終究還是不敵消費者「進餐廳享用美食」的傳統消費體驗。

創業的人都知道,單憑好的想法或創意,缺乏具體推動方案及強大的執行力,無法成功;更難的是,環境、需求和市場一直在變,昨是今非的情況也屢見不鮮。雲端廚房的例子說明:成功需要很多條件,但失敗卻只需一項錯誤;有志創業者,務需臨深履薄,步步為營。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