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不用嗎?ChatGPT:AI領域的弄潮兒(張淯)

圖/取至維基百科
圖/取至維基百科

獨家報導【文/張淯 董事長|編輯/殷瑞宏 博士】

要說最近眾人熱議的話題有哪些,那麼聊天機器人ChatGPT所掀起的熱潮必然是其中一項。這款在去(2022)年由OpenAI開發推出的程式,由於可透過它進行如人類自然對話方式的互動,使其一經問世就備受關注、廣受使用者好評,掀起一波AI應用工具旋風。

除了OpenAI加大投資研發力度,也同時帶動了科技公司對該領域的興趣和競爭,Google近期推出了對話人工智慧服務Bard,預期將該技術融入Google搜尋引擎,百度也宣布將開發聊天機器人專案「文心一言」;而我們的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也在上週(2/13)的新春記者會上特別提到,台灣要著手布局「自己的版本」。到底ChatGPT是何方神聖?其魅力何在?

國科會舉行新春記者會展望今年,主委吳政忠表示將在八大領域設立前瞻科研平台,包含前瞻半導體與量子科技、AI、太空(通訊衛星與6G)、資安、精準健康(防疫與高齡科技)、淨零科技、國防科技、人文社會等。在會上討論到AI布局時,除了提到卓越中心(Taiwan AICoE)建置,也將同步推動與AI相關的倫理及法制。

在這當中,更特別就文字生成語言模型工具ChatGPT發表看法,直言「台灣必須要有自己的版本」,並已請科技辦公室積極布局。他認為,儘管台灣的科技預算或許很難跟科技大廠(如微軟)或先進國家相比,但台灣「從來不是用預算多贏人家,是靠我們的努力與腦力」,未來將會持續推動該領域進展。看來國科會在這方面的確躍躍欲試。

更進一步的學習,更逼真的回應

我們在之前就已經預測過,AI在經由充分的內容學習後,可以獲得足夠真實的行動指南,所產出的對策工具也將愈來愈豐富且真實,如今,ChatGPT所展現出來的效果已經足夠逼真。根據學者研究分析,目前ChatGPT所使用的模型已可以解決93%的心智理論任務,程度相當於9歲兒童;在實際的使用情境中,ChatGPT進一步減少了有害或誤導性,例如不會直接將回應建立在錯誤的事實基礎上,同時能夠記住使用者先前的對話內容,因此在後續的對話中會更具有邏輯與連續性。

正是以上種種特性,讓ChatGPT一經推出即廣受青睞。而且由於其核心功能是模仿人類對話者,所以廣義上訴諸於文字或言論使用的任務都可以透過ChatGPT來實現──諸如對電腦程式的編寫或除錯、對戲劇或故事文本的創作,甚至是學生的論文與上班族的工作報告!換言之,當你與ChatGPT對話(或說布置工作任務)後,只要操作得當,將可以輕易且迅速地得到一篇洋洋灑灑的文章,聽起來似乎很不錯?

侷限與風險

當然,有好就有壞,ChatGPT也不是就這麼萬無一失,若你常常使用,應該不時會發現他給出了「看似合理但不正確或荒謬的答案」。例如你可以問他如何征服宇宙,他可以頭頭是道講出很多像是發展太空殖民地、發展太空旅行技術等回答,聽起來沒問題,但顯然不合時宜,畢竟以現在的人類科技來說並不具備充分的前置條件。

另外一個不可忽視的風險,就是其中的倫理與隱私問題。由於不能掌控使用者的思想,所以到底ChatGPT在互動過程中被「餵」了什麼樣的資料我們一無所知,那麼有沒有可能透過大量「有害」的資訊發送讓ChatGPT將之轉送給其他使用者?目前的做法是另聘工作人員進行標記,但從事這項任務的人仍有因此受到傷害的風險。此外,基於ChatGPT使用者的身分不同,除了個人資料的曝光問題,會否也可能讓公部門或私人企業的敏感資訊外流呢?

仍被看好的應用工具

好在透過一定程度的努力,ChatGPT仍是大有可為。最近,新加坡官方Open Government Products(OGP)成功推出「Pair」專案,以第三方角色將ChatGPT功能融合進Microsoft Word中,以達到減輕公務員寫作、研究時負擔的功效。藉由這個工具,不但可以短時間內整理大量資訊以及直接起草跟政策報告,同時還可以識別並立即編輯敏感訊息,以確保機密不會外洩──且將系統建構在資料保密權限特殊的主權雲裡,使得OpenAI無法看到在這個過程中經手的任何資料。

話雖如此,ChatGPT要完全取代文字工作者應該還有一段漫長的路,畢竟受限於資料的來源以及過於制式的回應方式,雖然和真人已經非常相近,就筆者的感受而言,仔細品味仍不難看出其中的不協調之處,更難以對即時發生的情況做出回應。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字裡行間的細膩情感或許終究會被模仿出來,更何況迅速且大致正確的文字處理對於許多業務推動來說仍是必要,如果不想被時代拋下,還是趁現在好好學習如何善用ChatGPT這項工具吧!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