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行「網路身分證」制度 引發爭議

圖/網頁截圖
圖/網頁截圖

獨家報導 記者張芮欣/綜合報導

中國「網路身分證」制度即將推出。中國公安部、國家網信辦等單位於26日發布《國家網路身分認證公共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計劃統一簽發「網號」和「網證」,為社會提供基於法定身分證資訊的真實身分登記與核驗服務,旨在方便民眾使用、保護個人資訊,並推進網路可信身分戰略。

這一舉措引發了網路言論自由受限與「查水表」的擔憂。部分中國網民認為,此舉有助於解決換手機號碼後帳號被盜用以及平台過度蒐集個資的問題。然而,也有網民擔心,政府只需封鎖一個網號便能迅速在所有平台上封殺特定用戶,直言這樣的制度是否令人恐懼。

徵求意見稿共16條,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說明如何組織建設網路身分認證基礎設施,目的是建立網路身分認證的公共服務平台,形成網路身分認證公共服務能力。

根據過去的報導,網證全名為「居民身分網絡可信憑證」,資訊由警方掌握與審核,並直接對接警方的數據庫。由於資訊不在網路上傳輸或存儲,第三方廠商機構或其他人僅能收到公安機關的驗證結果,難以直接接觸到公民的個人資訊。

此次徵求意見稿提出,鼓勵網路平台按照自願原則接入公共服務,用以支持使用者使用網號、網證進行登記和核驗真實身分資訊,並依法履行個人資訊保護的義務。平台接入公共服務後,使用者選擇使用網號、網證進行登記、核驗並通過驗證的,平台不得再要求使用者另行提供明文身分資訊。

這一舉措引發了廣泛的討論,有人認為可以提升網路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但也有人擔憂,這會進一步限制網路言論自由,增加政府對民眾網路行為的監控力度。如何在保障網路安全和保護個人隱私之間找到平衡,將是未來的挑戰。


更多《獨家報導》

讀者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