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 記者陸懷恩/綜合報導
日本24日起向太平洋排放核汙染水,據《央視》在現場實際檢測,福島核汙水排放首日輻射值最高超東京200倍,已大大超過安全值範圍。同時,根據權威的美國「國家海洋實驗室協會」發表聲明顯示,這些排放可能會威脅到地球上最大連續水域,其中含有全球最大生物量,包括世界上70%的漁業。
日本不顧國際反對,自24日起啟動核汙染水排海計畫,大陸《央視》早在週前就派記者前往福島採訪,昨天排放首日,《央視》在排放海口現場約下午1點多實地監測發現,離福島較近的地方最高值為東京的200倍,沿途實測最高值達2.0μSv/h,大大超出了安全值範圍。
《央視》稱,核汙染水將通過洋流影響整個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全球生態勢必長期處於一種不確定狀態,這也提醒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等專業機構需要對此有更嚴密的監督,否則週邊國家和全球可能處於自然環境輻射超標的危險之中。
雖然IAEA評估該計畫安全,但鄰國批評日本的排海計畫極具危險。中共外交部官稱其為「全人類風險」,指責日本將太平洋當「下水道」,由18 成員組成的《太平洋島嶼論壇》組織負責人則稱其開啟「潘朵拉魔盒」。此外,美官方雖支持日本這項計劃,但美科學家多數不認同。
美國媒體引述夏威夷大學科瓦洛海洋實驗室主任羅伯特指出,這是一個跨界、跨代的事件,他引用研究報告指出,福島2011年事故時釋放的放射性核素和碎片,很快就在距加州海岸近 5500 英里附近被檢測到,「計畫排放的核污染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可能會再次擴散到海洋。」
他引用研究的明確證據說,攜帶福島核元素的太平洋藍鰭金槍魚,在 2011 年事故發後6個月到達聖地牙哥海岸,「同樣令人擔憂的是,滿載的浮游植物—自由漂浮的生物體,它們是所有海洋生物食物鏈基礎,可從福島冷卻水中捕獲放射性核素。攝入後,這些同位素可能「在各種無脊椎動物、魚類、海洋哺乳動物和人類體內積累」。
羅伯特不是唯一提出此類擔憂的美國科學家。美國國家海洋實驗室協會則發表聲明說,缺乏足夠和準確的科學資料支援,所以反對核污染水排放計畫。該聲明指出,「這些排放可能威脅到地球上最大的連續水域,其中含有最大生物量,包括世界上70%的漁業。」
海洋放射化學家兼太平洋島嶼論壇顧問布塞勒 (Ken Buesseler) 則認為,東電處理後的核污染水中仍含有放射性同位素,這一計畫可能並不安全。他說,儲存的污水池中仍含有不同的放射性同位素,如銫137、鍶90和氚,他質疑淨化處理的效果不彰。
福島排放核廢水海口附近首日,輻射量超過東京的200倍,大大超過安全值範圍。影片/引自百度直播 https://live.baidu.com/m/media/pclive/pchome/live.html?room_id=8557945502&source=h5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