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陸懷恩/綜合報導
大陸公布6月青年失業率為21.3%,創歷史新高,但根據《財新網》引述北大國發院經濟學副教授張丹丹指出,若將約1600萬名躺平、啃老等不工作者均視為失業,以疫情剛結束的3月來看,中國青年實際失業率最高上看46.5%,遠高於官方當時公佈的19.7%。
大陸國家統計局17日上午公布失業率「創新高」,《財新網》這篇「低估失業率」文章是在當天傍晚發表,雖然《財新網》該文屬「付費」文章,但近日被大陸網民瘋狂轉載,愛到網上熱議。
張丹丹在文章中指出,長期來看,中國青年高失業率問題首先應歸因2020年以來持續3年的新冠疫情,對消費、企業營商環境乃至整體經濟活力造成持續性影響。張丹丹的研究團隊是以長三角人力招募平台來研究,2022年底疫情對蘇州、昆山等地製造業帶來嚴重打擊,直到疫情後今年3月,就業人數只恢復到疫情前2/3,由於青年是製造業中的就業骨幹,因此衝擊更大。
其次,2021年後大陸對教育培訓、房地產、互聯網平台等特定行業規制政策密集出台,對就業、特別是高學歷勞動力就業造成衝擊;最後,人工智慧技術(AI)快速發展也可能加劇青年失業。
文章指出,3月以後,大陸技工就業市場其實有改善,因此3月以來青年失業率上升,反映的是普通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市場,從具體數據可知,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出現嚴重供過於求。
以今年3月大陸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城鎮16至24歲人口約9600萬人,勞動人口占1/3,即3200萬人,但其中630萬人被列失業;其餘2/3,即6400萬人為非勞動人口,其中4800萬人為在校生,剩下1600萬人多為選擇「躺平」、「啃老」而不工作的非在校生。
張丹丹說,若將上述1600萬非勞動人口全數視為失業狀態,那麼中國失業的16至24青年人最多可達2230萬人;以非在校生人數總和4800萬人為分母,今年3月中國青年失業率最大值即達46.5%,遠高於當月官方公佈的19.7%。
張丹丹表示,中國青年高失業率現象既是「長期需求不足」等結構性矛盾導致,也是短期內大學畢業生供給大幅上升的結果。今年6月大學畢業生多達1168萬人,近年都呈較大幅增長趨勢。
若按季節性波動趨勢預測,今年7、8月大陸青年失業率會繼續上升,張丹丹建議,合理疏導大學畢業生降低就業及薪酬預期,「先就業再擇業」,同時「加快經濟復甦」,可能是解決當下中國青年人失業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