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智能指控系統研發天才之死 讓外界發現國軍的落後

圖/取自「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國微信公眾號
圖/取自「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國微信公眾號

記者宋秉忠/台北報導

共軍人工智能指揮控制系統研究首腦、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學院副教授馮暘赫日前在北京死於車禍,台灣軍事專家指出,雖然共軍的人工智能指控系統還落後美軍幾個世代,但卻已經超越國軍,像國軍現在還在依靠語音傳遞戰場情報。

據陸媒的報導,馮暘赫主要研究方向是瞄準複雜對抗環境下多智能體智能決策問題,提出構建兵棋推演環境中輔助決策的「最強大腦」——「戰顱」。

共軍「戰顱」的研發基於智能系統工程思想,融合知識推理、監督學習、半監督學習、集成學習和強化學習等一系列方法構建智能決策模型,充分利用人人對抗產生的優質數據和機機自打產生的大數據對智能體進行訓練,實現了各要素協同密切、信息處理高效、決策精準快速,解決了兵棋推演中的傳統任務規劃專家經驗依賴性強、應對不完整信息的能力弱、動態臨機調整困難等難題。

5年前,一位旅美的軍事專家曾在南京的中電集團28所,看過共軍引以為傲的指揮管制系統,雖然是從法國 Thales引進,或者說透過合資偷得技術,但是至少落後美國兩個世代。

不過,對於國軍來說,共軍這種智能指揮系統就深具威脅性。

台灣民眾早就從電視看到,烏克蘭部隊利用無人機偵察、定位行進中的俄軍坦克,或是隱蔽的散兵坑,然後,指揮炮兵射擊,直接命中目標,根本不需要試射。目前,國軍並不具備這種能力。

國防部參謀本部防空飛彈指揮部前計畫處長周宇平上校指出,戰場致勝的關鍵是兵力/火力的運用,前線部隊只是執行單位,若是遠離戰場的上級單位未能確認戰場狀況,兵/火力的派遣可能費時又讓部隊面臨危險,唯有及早建立戰場感知系統,才能使決策單位正確下達命令,讓可用之兵火力能發揮效能。

在戰場上做決策,需要大量、即時的資料庫,但現在國軍的情報傳遞主要還是靠語音,傳輸速度、品質都不足,改進的技術不難,但要下決心。

除了兵/火力的運用外,從戰術看,周宇平指出,中共機艦不斷接近試探,後續極可能採取閃電戰術,而共軍配合飛彈攻擊的戰術運用,5分鐘內,就有可能讓國軍各型戰管與飛彈雷達系統無法正常使用;因此,國軍如何在短時間內獲知戰場現況(尤其是空海戰情),以便立即實施反制或戰力保存,人工智能指控系統的完善至為關鍵。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