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sunmedia.tw/banners/175586f3-5b9e-4b35-8040-cde84afb84bb.jpeg)
商傳媒|記者責任編輯/綜合外電報導
由美國總統川普挑起的全球貿易戰越演越烈,綜合外媒體報導,川普預告將對「所有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的國家」祭出「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最快可能在當地時間週三晚間簽署相關命令,此舉恐加劇全球貿易對峙的風險,並進一步推升美國國內通膨的現象。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即將於週四訪美,外界認為此舉可能對美印貿易關係產生影響,因美國政府長期批評印度關稅過高,影響美國商品出口。
川普政府近來頻頻祭出新關稅措施,上週已宣布自3月12日起,對所有進口鋼鐵與鋁的產品加徵關稅,引發墨西哥、加拿大及歐盟強烈反彈,而日本與澳洲則試圖爭取豁免。市場擔憂,此舉可能使依賴進口原料的產業成本大增,進一步推升物價。
共和黨籍美國眾議院議長強森(Mike Johnson)表示,川普可能會為汽車與製藥產業提供部分豁免,但目前尚未確認細節。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關稅措施將加劇通膨壓力,根據美國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數據顯示,物價漲幅已創近一年半來新高,而川普的關稅政策恐進一步推升通膨趨勢。
對於川普的關稅政策,歐盟官員表示,將優先與美方談判,以避免貿易衝突升級;然而,部分成員國已開始討論是否恢復2018年對美國產品的報復性關稅,當年歐盟曾針對美國波本威士忌(bourbon)與哈雷機車(Harley-Davidson)加徵關稅,以回應川普對歐洲鋼鋁產品的關稅措施。
除了對全球國家加徵對等關稅,川普政府上週還針對中國進口商品額外加徵10%關稅,該措施自2月4日生效,中方已同步推出反制關稅。至於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的貿易談判,川普則暫緩至3月4日,以爭取更多時間就邊境安全及毒品芬太尼(Fentanyl)走私問題達成共識。
全球商業智庫Conference Board主管David Young認為,「供應鏈無法在一夜之間改變,這種頻繁變動讓企業幾乎無法應對」,並指出雖然美國部分金屬產業工人支持這項關稅政策,但製造業者與企業界則擔憂成本進一步上升。
此外,歐洲鋼鐵產業也擔憂,美國加徵關稅後,將導致廉價鋼材湧入歐洲市場,進一步擾亂全球供應鏈。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示警,川普的關稅政策恐使部分美國企業裁員,並影響美國經濟成長。
至於「對等關稅政策」的可行性,貿易專家認為落實難度極高。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級研究員雷恩施(William Reinsch)指出,政府可能選擇簡單的10%或20%統一關稅,但若依據每個國家不同關稅比例來設定對應關稅,將導致執行上的巨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