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車企「蔚來汽車」發布2023年四季度營收年增6.5%,但較上季跌10%至171億人民幣,經調整虧損年減5.2%,較上季擴大21%至48億人民幣。至於去年全年淨損約207.2億人民幣(約新台幣905億),儘管年增43.5%;但相當於每賣出一輛車就虧損13萬人民幣(約新台幣57萬)。
蔚來汽車的業務毛利率再度跌至個位數、下滑至9.5%,較去年同期下跌4.2個百分點。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蔚來汽車自2017年底發布首輛車款以來,過去6年總計虧損超過86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3758億),其中在2023年虧損創紀錄,出現財報加速惡化的跡象。
展望今年,蔚來預估第一季交車量僅下滑0.1%、營收介於105億至111億人民幣之間,成長約3.8%;不過,蔚來汽車今年1月至2月累計交付18187輛,代表3月至少要交付1.2萬輛車以上,才能達到最低目標。實際上,蔚來管理階層於2022年底預期,2023年銷售目標將達20萬輛以上,喊話要超越豐田汽車高階品牌,結果去年僅交付約16萬輛,最終沒有達標。
摩根大通出具報告指出,蔚來去年第四季獲利表現,未能達到公司自身的車輛利潤率目標,加上今年第一季交付指引低於市場預期,評估蔚來下半年將面臨銷售壓力,因此將其目標價由5美元下調至4.8美元,維持「減持」評級。
今年以來,在美股上市的蔚來汽車股價持續走低。圖片來源:奇摩股市
知名分析師陸行之也在觀察蔚來財報後示警,「看到蔚來四季度的數字,實在很懷疑這些電動車小廠還能撐幾年,毛利率7%,營業利潤率-7.5%,一部車賣4.74萬美元(vs. Tesla的4.45萬美元),一部車製造及研發管銷費用超過6.5萬美元」,陸行之還點名包括:Lucid、Rivian、小鵬等車企都值得憂慮。
雪上加霜的是,為防中國低價車款大舉壓境,盟執委會擬要求進口商向海關登記其進口的中國電動車,待歐盟完成貿易調查後,一旦判定中國電動車享有不公平的補貼,便可能自登記日起向這些電動車徵收關稅,這項新措施於刊登公報後的隔日生效,因此自7日起,中國進口9人座以內的電動車就須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