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高鐵票價降一半 可舒緩房價

獨家報導文:邱太煊(台灣房屋高資產中心執行長)

近有一則新聞很吸睛:《台北市長換你當,高房價怎解?》有人建議,將哄抬價格者抓去關、非自住房屋課重稅、增加合宜住宅供給等政策,降低房價不外乎兩種方法:一是增加供給面來抑制房價;二是增加不動產持有稅或移轉稅,逼投資客退場。
坦白說,這些方法都有效,但稍微過度,就可能讓房價硬著陸。
首先,增加房屋供給,一九八九年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抗議高房價,當年總統李登輝,為平息民怨推出一坪六萬元國宅,結果造成壓垮房價的最後一根稻草。
時空場景拉回今天,若是增加市價六至七折的合宜住宅,不僅影響周邊房價,房子超額供給絕非好事。不過,長期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我倒是舉雙手贊成。
其次,用增加稅賦的角度來降低房價,的確是很有效的方法;不過,此舉肥了政府,卻會造成房價莫名的傷害。
二○○二年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讓房市交易非常活絡,不動產交易成本低,民眾就願意經常交易;如今政府不斷的增加地價稅、房屋稅、土增稅、契稅、財交稅等,逼退了投資客後,房市交易異常冷清,只剩自用型、置產型還會進場,投資客幾乎都跑光了。少了投資客的房地產,房價要漲自然難上加難。
假設年底我要選台北市長,民眾最關心的莫過於高房價壓力,所以住宅政策很關鍵。若我當選台北市市長,首先,我會把大台北公車系統票價降一半,讓通勤族搭乘公車更方便;再來把捷運票價也降一半,甚至協調高鐵通勤月票也降價一半;讓交通成本大幅降低,如此一來,利用大眾交通系統的民眾就會大幅的增加,開車上班族就會下降。
當交通成本低廉到一定程度,將會疏導更多的民眾願意搬到郊區去,甚至利用高鐵從桃園、新竹、台中到台北來上班的民眾也會增加,把住宅需求往外疏導。
若民眾更仰賴大眾交通系統,開車族、機車族就會大幅減少,也可以減少空氣汙染,例如:中國北京市單雙號限行,或英國倫敦市推出交通擁擠稅,針對汽車進入市內額外收費,主要目的是舒緩交通堵塞程度、減輕空氣污染。
不過大家會問:那公車、捷運、高鐵大幅虧損怎麼辦?事實上,可以從民眾所得稅課一定比例的交通津貼,來補貼大眾運輸成本,讓交通成本更低廉,甚至外國人更樂意到台灣旅遊,刺激更多的消費。
在歐洲有很多國家,個人所得稅率都相當高,但為什麼民眾反彈聲浪卻不大,甚至被課得很開心,原因是他們相信「廉能的政府」可以把他們的錢照顧好、不會亂花,將來哪一天他們老了,政府也會用這些高額的所得稅率,照顧他們的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