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豪毅專欄/想想許文龍前例 週休三日真的不可行嗎?

圖/擷取自奇美博物館
圖/擷取自奇美博物館

獨家報導【文/何豪毅(FTNN節目製作人)】

勞動節前一週,行政院「公正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一件提案悄悄突破連署關卡,提案主旨「讓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週休三日的國家」獲5736人附議,逼得政府機關不能漠視,依法必須在兩個月內對此事做出正式回應,不能全無聲。

此消息一出,許多人為資方喉舌,有人認為「生產力會下降,企業需要生產力不太能接受週休三日的勞工,這樣會工廠外移失業增加」、「別說什麼別人有我也要有,請拿出數據證明這對台灣也有好處」、「週休二日實施多年,但大部分成效不彰,很多傳統產業即便到現在都週休一日而已」。

果真週休二日不可行嗎?提案人的例證是英國在2021年開始的實驗,結果顯示,總計61間企業2900多名員工參與,實驗期間與往年同期相比,公司平均收益增加3成5;員工離職率也減少5成7,而參與公司有高達9成2願意繼續實施週休三日。

太過前衛的思考要付諸行動,需要更多的洞見與勇氣。猶記得剛解嚴的民國77年(1988年),奇美實業創辦人許文龍即在全公司幹部反對聲浪下,力推週休二日,政府遲至1998年1月1日開始施行「隔週週休二日」,全面「週休二日」則是兩年後的2001年1月1日,整整比許文龍的遠見晚了12年。

週休二日與台灣產業結構變化其實有相當密切的關係。1981年起的「黃金10年」,台灣經濟每年以7到9%的速度增長,其中第三產業(服務業)增長了51.67%,超越工業成為最大經濟部門,也變爲台灣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中產階級成為最大消費族群,拉動了包括觀光在內的內需產業,「週休二日」的實施增加許多消費,對往後的經濟再成長注入更多活水。

如今看來,一週工作五日的型態讓人們在工作、休息與個人生活之間稍有平衡,服務業週休二日已經成為現今工作的常態,現在年輕一輩的上班族恐怕難以想像,過去全台灣的勞工一週都是要上班六天。

以現在民情而言,要當局承諾推動週休三日制似遙不可及,每週工時40小時要縮短為32小時,不僅資方要為人力成本可能上升而緊張,做為底層勞工,也會覺得好像太懶散了點,這對於以勤奮著稱的台灣工人,對以提升國家競爭力為主旋律的工作文化來說,好像有點背道而馳。

然而,工時這回事與競爭力之間,也不存在必然關連。2021年台灣平均年總工時統計為2000小時,雖然較往年為低,仍位居全球第4高。相較歐洲「工時最低」的德國每年平均1332工時,要高出1.5倍,但台灣競爭力遠遜額德國,相差不可以道里計。

再仔細想想,以現有勞基法特別休假(俗稱特休)為例,服務滿半年應有特休3日、滿1年為7日、滿2年為10日、滿3年14日,最長可加至30日,光是一般的補休、特休、例假加班補休,就可能讓一般勞工每週休三日,若真會影響所謂正常工作,那早就滿街都是問題了。

少子化、低薪正全面影響台灣社會,超長工時讓隔代教養成為家長、孩子與學校之間難解的問題,「家庭安全網」喪失大半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全體社會必須付出更高成本,來建構事倍功半的「社會安全網」。君不見台積電工程師遠赴美國,凸顯台美之間巨大差異的工作觀,其實主要就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爆肝文化」。

週休三日真的不可行嗎?也許12年後的某一天,再回頭來看這件週休三日提案,我們可能會欽佩提案人的先見之明,一如我們今天欽佩許文龍,在1988年、早於政府12年就推動週休二日的英明睿智。

許文龍先生(中)榮獲卓越市民表揚。圖/台南市政府
許文龍先生(中)榮獲卓越市民表揚。圖/台南市政府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