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碼誤會根源 化解衝突

獨家報導文:黃淑儀(曼陀羅心靈彩繪教學大師)

時候,溝通的障礙,來自認知的差異!
某天,我們幾個愛畫畫的同好,找了間小咖啡館,開心的展覽我們的作品。過了1個月,從群組訊息得知,同學跟店家吵起來了!吵架的原因是,同學在店家不允許掛畫的牆面上,硬是要掛畫上去,因而惹毛了店家,衝突於是發生。

店家是我熟識的人,他說:「我一再說明不能掛,他還是掛,太不尊重我了。」我的同學卻說:「明明可以多掛為什麼不行,而且我們的作品畫得很好,可以提升咖啡館的藝術氣息,這也是在幫忙店家呀!」
我們這個認真的同學,一心想幫大家的作品增加更多的曝光機會,不知不覺忽略了老闆的遊戲規則。她主觀且選擇性的接收了訊息,而自己組織出了合於其目的的結論。

認知是具有主觀性和選擇性的

仔細想想,我們是否也常常在無形中,扮演著這個同學的行為而不自知呢?只感受到自己的來意,卻忽略因此造成他人的不諒解而受傷呢?

到底什麼是認知?認知是指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舉凡知覺、想像、辦認、推理、判斷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均屬認知的意識狀態。認知並非一成不變的,會隨著時間(年齡)、地域、語言、社會文化以及個人生理或心理的因素而產生改變。

所以我們的知覺在處理刺激或訊息時,通常是具有主觀性和選擇性的。我們組織和解碼訊息時,很容易會將相同的族群的人或事,以偏概全的認為他們具有相同的態度或價值觀。例如,我們認為喜歡畫畫的人,一定都很浪漫。

又或,我們也常常選擇性的接收訊息,再將不完整的訊息加入自己的想像,組織成一個完整的訊息。再者,若是過度繁雜的訊息,我們的知覺系統也會想辦法去簡化它,來降低認知的負擔。諸如總總的特性而產生了許多認知上的差異,於是衝突就容易發生。

冷靜思考雙方的本意

簡單點的說法就是,我們的認知歷程,不像照相機般忠實的記錄,而是有選擇性的接收組織和分類,再賦予不同的解釋。

說明這些,是要大家了解,當關係處於衝突的狀態時,我們不應該聚焦於受傷的情緒,而是好好冷靜思考,自己真的無誤的接收對方要傳達的訊息嗎?以及對方也同時無誤的接收我要傳達的訊息嗎?我相信用這樣的思維去好好溝通,了解彼此認知的差異,必能降低衝突與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