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國斌(嘉鼎資本管理顧問公司協理、中華投資環境策進會 執行長)
導演王家衛藉電影《一代宗師》說了句至理名言,「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對事業經營者來說,也是如此。怎樣才能「進」而不「停」?「創新」是答案。
創新,真的如此神秘,只能仰賴天才領導人的靈光乍現?
許多公司,很早就明瞭,仰賴天才式創新,就像煙火,雖然燦爛,卻得忍受長夜孤寂,背負不穩定的風險。這種不穩定的創意,無法有系統管理,很難評估能否達成策略目標。
好在,我們發現,創新,其實可以有流程、有步驟。許多公司在實務經驗上,提供了一條可供遵循的道路。
奇異公司的微工廠
工業巨擘奇異公司就是好例子。奇異旗下各事業琳瑯滿目,引擎機具、航空科技、綠色能源……為了擷取更多創意能量,奇異創立了「微工廠」(Microfactory),引進從來不曾注意到的奇思異想,轉化實際的商業成果。
2014年7月24日,奇異正式啟動名為「初造」(FirstBuild )的微工廠基地。奇異需要新點子、有創意的人需要舞台,微工廠正好提供共同創作的舞台。
奇異找來各路好手,包括創新產品開發的教育機構 TechShop、網路社群 Local Motors,網路社群集眾智討論,透過各種製程專家、設計者共同修改;還網羅 3D 列印機大廠MakerBot助陣,製作產品初期的原型機種。這些產品,未來還能在網路商店小量販售,若是反應良好,奇異就會將此商品正式導入市場販售。
短短的時間,奇異微工廠便繳出新品清單。像是會自動裝水、防潑灑功能的「智慧冷水壺」;又或是新型的大烤箱,採用雙層設計,你可以掀開第一層外蓋,隔著超耐熱玻璃,觀看食物的熟度。抽出烤盤時,不需整隻手探進去(一不小心還有燙傷的危險),抽屜式烤盤順勢緩緩拉出,輕巧方便。還配備有智慧功能,掃描食物條碼,便知道需要烤多久、要用多大火候,完全無需食譜。
相較於奇異從外部汲取創新能量,家電大廠惠而浦的創新之路,則採取由內部探詢的途徑。
惠而浦的Idea Lab
惠而浦執行長David Whitwam早在1999年就提出,家電業普遍陷入削減製造成本的紅海競爭;惠而浦要走的是使用者導向的創新之路,產品不能只在「價格便宜」上說嘴,惠而浦要能讓顧客樂意買單,即使價格較昂貴也再所不惜。
惠而浦採取的作法是「由下而上」的方式發展創新。什麼是「由下而上」? 講得白話,就是「接地氣」,創新的方向不是由公司高層諭令欽定,而是員工們取材社會而來。
怎麼做?惠而浦先在內部設立點子實驗室「Idea Lab」,大家天馬行空提出觀察「人類平均壽命延長」、「美加地區的人通常在通勤途中解決早餐」、「競爭者都增加烹調家電容量」,「樹脂現在變得跟鋼鐵一樣昂貴」……等。這些看似互不相關的觀察,加以組合,新產品就可能出現。例如上述觀察,就能組成新商品:「一系列有大標示、按鈕加大、鋼鐵材質、適用於高齡顧客的家電」。
這還不夠。對於惠而浦來說,它要的不是一時「話題」單點商品,而是更全面、可延伸的「主題」面。抗菌介面冰箱、獨立消毒系統洗碗機、抗過敏洗衣機,這會是什麼主題?「健康與保健」輪廓逐漸浮現!
先是改良既有冰箱的濾水或製冰槽,接著可以推出抗菌系列的產品介面,更長期來說,運用此概念設計整套衛生廚房。過程中也要留意,必須符合惠而浦的品牌精神。
這種創新模式,最早是藥廠用來管理新藥研發,運用在研發消費者耐久財,惠而浦是先驅。而在每一季季報中,惠而浦都會公佈新產品數量、顧客回應,就是這些創新有被獲得重視的印證。
上述創新的事業模式,對於多年來深陷「毛三到四」的台灣公司來說,不啻是一大啟發;我們可以沒有蘋果賈伯斯、沒有亞馬遜貝佐斯,但不能沒有自己的創新途徑,因為在未來的世界裡,創新和突破將是生存的必備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