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馬與汗血寶馬

scoop文:何念丹(知名旅美畫家) | 獨家報導1146期(10月份)

春秋時代秦國有一個販馬人在市場賣一匹駿馬,他站了三天,卻無人上門買馬。
販馬的人去找伯樂說:「我願意付你一個早上的酬勞,請你去市場走一走,看看我這匹馬,臨走時你再回頭看一眼馬。」

千金買駿馬

伯樂答應了,他到了市場在眾目睽睽下裝模作樣端詳這匹馬一番,臨走時又故意依依不捨,屢次回頭看馬。結果這匹馬在當天就以高出十倍的價錢賣出了。
五百金買死馬

戰國時代燕昭王發奮圖強,想招收賢能的人才來燕國。大臣郭隗就跟燕昭王說了一個故事:有一位國君願意出千金買一匹千里馬,可是找了三年也沒找到。身邊的臣子對國君說:「請讓我去尋找吧。」國君就派他去尋找。侍臣找了三個月,用五百金買了一匹死掉的千里馬的頭回去覆命。
國君很生氣說:「我要的是活的千里馬,你怎麼買了個死馬,而且還花費了五百金呢?」侍臣回答說:「買死馬尚且肯用五百金,何況買活馬呢!天下的人知道這件事,一定認為君王你真的是願意以千金買千里馬,千里馬就會很快送上門來了。」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三匹千里馬主動送上門來。
郭隗說完千里馬的故事,跟燕昭王說:「我的才幹很普通,如果君王你願意重用我,那麼普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會爭相來燕國為君王你效力。」燕昭王重用了郭隗,而且天下很多賢能的人都來到燕國,受到重用。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曹操五十三歲時豪情壯志不減,他寫下: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其中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廣被後人引用,表達一個人到了老年仍然雄心壯志,一如年老的千里馬仍然志在千里一樣。

胡服騎射

中國人最早學會騎馬,大約是在西周晚期春秋初始。騎馬術的出現也標誌著草原民族由農畜生活,轉為遊牧或半遊牧生活的開始。北方草原民族開始騎馬之後,就逐漸策馬南徙,與中原的漢人發生衝突。
西元前四世紀末,趙武靈王下令放棄傳統的戰車,改用騎兵。放棄寬衣長袖的傳統戰袍,改著短小貼身的鐵騎甲服。這就是中國歷史上向胡人學習的「胡服騎射」改革。

anecdotes_01

絹馬交易 絲路繁榮

北方草原盛產良馬,戰爭騎馬的興起使得北方民族機動力強。
中原的漢人出於自衛而修築萬里長城,防禦胡馬南侵。長城也從此劃分了農耕與遊牧兩個不同的文化與世界,這些轉變都是因馬而起。可以說人類馴馬騎馬之後,改變了世界各民族的生態習慣。
隋唐之際,中國與西域貿易往來頻繁。在八世紀中葉左右,突厥人與回鶻人常與漢地商人做「絹馬交易」。當時回鶻的一匹馬換漢地的四十匹絹,好馬甚至可以換到五十匹絹,每年的交易額很龐大。《周禮.夏官》記載:「馬八尺以上為龍,七尺以上為騋,六尺以上為馬。」高大的駿馬稱做「龍馬」。這類的龍馬當然只有北方草原民族才有,所以絹馬交易才會盛行。
漢地由此交易得到北方的好馬,那些數量龐大的絲綢其實也不是回鶻人消費使用掉,而是透過中亞的商人販賣到更遙遠的西方。漢人對馬匹需求的交易,使得絲路貿易更加緊榮,歐洲人見識到中國昌盛的絲綢文明,馬匹立下了汗馬功勞。

汗血寶馬

漢朝時匈奴西南方有大宛國盛產汗血寶馬。汗血馬耐跑,出汗紅色如血,因此名為汗血馬。公元前一○一年漢武帝獲得大宛國的汗血馬,作了一首《西極天馬之歌》表達他內心欣喜之情,因此也稱大宛的汗血馬為「天馬」。汗血馬十分名貴,在漢晉時期經常被作為貢品獻給朝廷。
現代人測試過汗血馬奔跑的速度是跑一公里只要六十七秒。目前全世界僅有約三千匹純種的汗血馬,其中有兩千匹出產在位於中亞的土庫曼共和國,被譽為該國國寶。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