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魯國國君魯定公知道孔子最稱讚的學生是顏回,就特別安排在一次郊遊中接見顏回。 在談話過程中,魯定公並沒有發現顏回有何過人之處。此時魯定公看見王宮裡的馬伕東野華駕車而過,就問顏回:「你看東野華的駕車本領怎麼樣?」顏回很恭敬地回答說:「東野華的駕車本領很高,但是他駕的馬容易受傷或逃跑。」魯定公聽了很不高興,他認為顏回誣蔑人,孔子在旁邊也有點難堪。
顏回論馬 觀察入微
過了幾天,王宮中好多個養馬的人突然很慌張進進出出,魯定公問他們出了甚麼事?馬伕稟告說:「東野華駕御的四匹烈馬,夜裡逃走了三匹,另一匹馬半死不活地躺在馬廄裡,大家正要去找馬。」魯定公聽完心中很驚訝,立刻派人去請顏回進宮, 告訴他發生的事情。
魯定公很客氣地請問顏回怎麼事先知道馬會受傷或逃跑?顏回說:「我是根據歷史的經驗和自己的觀察才知道的。」魯定公請顏回詳細說明。顏回說:「很久以前的周穆公十分珍惜民力,替他養馬駕車的造父很會掌握馬力。周穆公體恤人民,人民就不會起來反對他。造父愛護馬力,馬就不容易受傷,更不會逃跑。東野華駕馬技術好,但是他從早到晚讓馬奔跑不得休息。我又聽說他不斷地買進新馬,所以判斷他的馬容易受傷或逃跑。」
魯定公聽完這番觀察入微的分析,非常佩服顏回。事後他問孔子:「像顏回這樣的學生,夫子門下有幾位?」孔子說:「就只有顏回最傑出, 可惜他不願出來作官。」
鐵口斷言馬死
三國時的曹操曾經任命一位城裡的掛牌相命師朱建平作朝廷郎官。朱建平不只會相人,也會替馬看相。魏文帝曹丕有一天要外出,馬官牽著他的馬走到宮外,碰巧朱建平經過,他仔細看了馬之後,就跟馬官說:「這匹馬今天要死了。」
當曹丕從宮裡走出來要上馬時,馬聞到曹丕穿的衣服有一股香味,就用馬齒咬曹丕的衣服,曹丕大怒,立刻命令隨從將這匹老馬殺了。
伯樂識千里馬
唐代大文豪韓愈寫過《馬說》一文,其中寫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伯樂成了千里馬的知音,後世人們將伯樂一詞借用為瞭解懂得他人才幹的人。因此一些懷才不遇者,也會感嘆沒遇到懂得欣賞自己的伯樂。
伯樂本名孫陽,他是春秋秦穆公時的人,專長辨識馬匹的好壞。當時知名的相馬師還有王良及九方皋,但屬伯樂最受後人推崇。「伯樂」一詞原是天文星象中管理天上馬的神仙,所以世人以伯樂稱孫陽。
孫陽(伯樂)曾經寫過《相馬經》一書,書中記載他多年相馬的經驗及心得,並將各種好馬的姿態體型繪上插圖解說,圖文並茂,以供後人參考學習。
伯樂也曾經受託於楚王,外出到各國搜購千里馬。他跑遍好幾個國家都找尋不到千里馬。 有一天在齊國,他看到上坡路上有一匹瘦馬很吃力地喘氣在拉鹽車。伯樂走近時,馬突然昂起頭來,張大眼睛,大聲嘶鳴。
伯樂聽聲辨馬,知道這是一匹千里馬。伯樂為千里馬的不幸遭遇而落淚,惋惜千里馬不在疆場馳騁,卻在山坡上辛苦拉車,也沒好好餵飽,形消骨瘦。伯樂立刻向馬主人買下這匹瘦馬。
伯樂買回千里馬,楚王剛開始不相信這匹瘦弱的馬會是千里馬。 經過悉心餵養照顧, 馬恢復了精壯的體力,奔騰如飛。從此楚王對伯樂的相馬能力更加信任敬重。
傳說千里馬一見到伯樂都會仰天嘶鳴,也會因伯樂的離開而悲鳴。古書寫:「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
伯樂兒子 按圖索驥
伯樂的兒子也想繼承父親的志業,成為傑出的相馬師,就拿著《相馬經》比對原樣,四處搜尋千里馬。最後找到一隻蟾蜍(癩蛤蟆)回家,被父親伯樂挖苦了一頓,說他僅憑書中呆板的圖像找馬,卻不去認真瞭解馬的特徵與習性,按圖索驥怎麼會成功呢?這故事為後人增添了一句成語:「按圖索驥」。
「驥」是千里馬的別稱。孔子說:「驥不稱其力,稱其德。」孔子不會相馬,他認為千里馬有很多美德,但孔子沒一一列舉。
九方皋尋千里馬
伯樂推薦同行相馬師九方皋給秦穆公找尋千里馬,果然不久就找到了。秦穆公問他馬的長相如何?九方皋回答說是一匹黃毛的母馬。可是等到馬牽出來時,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秦穆公很不高興,他認為伯樂推薦的人才九方皋根本沒有相馬的能力。
秦穆公對伯樂說:「九方皋不會相馬,他連馬的毛色、雌雄性別都分不清楚。」伯樂請求秦穆公先試騎馬,結果證明這確實是一匹奔騰如飛的千里馬。伯樂對秦穆公說:「九方皋精於相馬,他著重觀察馬的內在精神,而對外在的形像卻不怎麼注意。 他要找的駿馬根本就不在乎是黃還是黑、是雌還是雄?」伯樂果然也會相人,他是同行朋友九方皋的真正伯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