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馬英九突然召開盛大記者會,拋出「兩岸和平協議」這個超級議題,作為最後三個月的競選主軸,令人跌破眼鏡。早在九月中旬蔡英文訪美之際,金溥聰就曾在美國拋出這個議題,當時各界多認為金闖下大禍,不但時機不宜,而且爭議太大,一方面容易授人以柄,一方面必將引起朝野對抗。事隔一個月,馬再度證明台灣確實是「金馬體制」,金溥聰不但說了算,而且儘管充滿爭議,馬還是力排眾議,力挺到底。
這個令深藍雀躍、淺藍不解、中間選民不安、泛綠磨刀霍霍的超級議題,即使在馬團隊內部也意見分歧。畢竟,馬執政三年以來,為了舒緩台灣人民對中國的不信任,不斷強調他的兩岸政策主軸是「先經後政」、「先談經濟、不談政治」,面對2012連任,為了避免大家質疑他搞「化獨漸統」,馬還特別強調「未來四年任內不談統一」。如今卻在選戰倒數前三個月,突然一反過去,祭出百分之百政治的兩岸和平協議,不但完全自毀承諾,同時也必將激起台灣人民「拒統又懼統」的強烈情緒。
不撤飛彈 兩岸和平協議從何而起
更離譜的是,原本馬還向北京喊話,如果不先撤飛彈,兩岸和平協議無從談起,如今卻不設任何前提,表示只要合乎「國家需要、人民同意、國會監督」三原則,即可進行兩岸和平協商,這種自行拋棄籌碼的作為,完全不符合兩岸談判原則。更何況,從兩岸簽署ECFA的實際經驗來看,這三大原則根本形同虛設!
只要馬還繼續當家,便可將自己主張等同「國家需要」!
只要馬還繼續連任,便可將簽署和平協議等同「人民同意」,絕不可能同意把兩岸和平協議訴諸公投!
只要國民黨立院繼續過半,馬也會說已有「國會監督」,證諸過去國民黨壟斷ECFA審查的歷史教訓,馬絕不可能重視在野黨的反對意見!
爭議如此明顯,問題如此複雜,反彈如此強烈,馬還是堅持一意孤行,決心把「兩岸和平協議」當做選舉白虎湯。追根究底,主因是雙英對決選情緊繃,馬需要製造朝野對立,需要激化對抗情緒,才能達成多重選舉目的。
畢竟,只要馬揚言推動兩岸和平協議,必將引起民進黨的強烈反彈,統獨之爭又將重回主流,藍綠對抗即將再起。由此將衍生出兩種選舉效果:一是激化藍綠對決,使宋楚瑜邊緣化,重挫宋的連署氣勢。二是激化統獨鬥爭,使兩岸議題重回主流,避開不利馬的內政辯論,藉此激化泛藍的投票動員。
原本在蔡英文表示將概括繼承ECFA,加上提出「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之後,藍綠的兩岸主張已經開始趨近。民調顯示,58.3%不同意「蔡英文當選,兩岸關係將嚴重倒退」的說法,其中甚至包括43.1%泛藍選民。此外,也有高達68.9%選民認同小英「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論述,其中也包括65.2%泛藍選民。
蔡英文接受中華民國 馬卻掀起統獨大戰
蔡英文為了凝聚「台灣共識」,率先以身作則,接受ECFA和中華民國,既緩和了台灣內部的統獨矛盾,也緩和了統獨之爭將帶來兩岸動盪的疑慮。這對兩岸和平發展來說,原本是一大福音,國民黨作為執政黨,更應珍惜這種好不容易營造的「台灣共識」機會。但金馬兩人,卻基於各種選戰考慮,不惜自毀執政承諾,不惜破壞朝野默契,不惜好不容易營造的兩岸中道路線,不惜祭出短期內根本無從處理、虛大於實的兩岸和平協議,這種「先贏再說、不惜藍綠對抗、不管撕裂人民」的勝選邏輯,實在令人感慨。
小英走向中間,已使兩岸攻防大幅降溫,原本在最後衝刺階段,正準備以內政改革和治國能力,作為主要的競選訴求。問題是,內政改革或治國能力,正是馬英九的最弱項,舉凡633跳票、貧富差距惡化、人民生活困難、政府管理無能,都早已備受批評,各界早有定論。為了擺脫內政糾纏,金、馬兩人不惜鋌而走險,決定走上朝野必將激烈對抗、人民必將分裂的「兩岸和平協議」鬥爭。未來三個月,台灣政壇又將進入統獨大戰。
兩岸和平協議,馬未來四年絕不可能做到,分明做不到,卻又橫柴硬入灶,這種別有選舉居心、不惜國家分裂的總統,實在令人感到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