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屈再現! 女控訴司法霸凌,直指系統性問題

示意圖/陳女士遭遇司法體制的深刻摧殘。
示意圖/陳女士遭遇司法體制的深刻摧殘。

記者何啟盛/綜合報導

2024年7月凱米颱風襲臺,臺北某處精舍發生女信徒離奇死亡事件。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認定有他殺之嫌而重啟偵查,但卻教關係人陳女士(化名)突然被捲入一場司法風暴,從此陷入長期的心理折磨和冤屈。

清晨的噩夢

兩個月前的一天清晨,陳女士被一連串的電話鈴聲驚醒。電話那頭自稱是員警的人通知她必須立即到警察局配合調查。陳女士以為自己只是作為證人到場,卻在警局看到了拘票,才得知自己已被列為嫌疑人和被告。她雖然感到錯愕,但認為自己清白無罪,因此並未聘請律師,直接接受了警方的偵訊。

然而,這場偵訊的過程讓陳女士徹底明白了什麼是「司法霸凌」。這是「指認」還是「精神折磨」?在警局,員警要求陳女士協助指認一位亡者,然而所使用的方法卻令人震驚。他們遞給陳女士一本厚厚的法醫勘驗照片冊,其中充滿了解剖後的遺體照片以及人體器官的特寫。這些血腥的圖片讓陳女士感到無比困惑和不適:「這是在指認亡者,還是在認器官?這樣的方式怎麼能辨認出是否認識死者?」

這種方式對陳女士來說,是一場精神的摧殘。她質疑:「這不是在尊重死者,更是在羞辱生者。難道臺灣的司法可以如此對待人民嗎?」

威脅與疲勞轟炸的折磨

在第一次偵訊過程中,員警不僅強迫陳女士觀看照片,還言語恐嚇:「問心無愧的都抓進去關了!」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陳女士的手機被沒收,並被銬進拘留室。在冰冷的水泥椅上長時間等待時,她的舊疾腰痛發作,無法站立,但現場無人提供協助。

當晚,陳女士被帶到地檢署接受檢察官訊問。由於偵訊持續了十幾個小時,疲憊不堪的陳女士試圖詢問時間,卻被拒絕回答。偵訊在凌晨三點結束,陳女士雖被允許交保,但仍被扣押手機,讓她無法求助。這些過程,讓陳女士深感自己正遭受系統性的「精神凌虐」。

偵查不公開?

讓人更加心寒的是,第二天清晨,偵訊過程中的照片竟然出現在新聞報導中。這直接違反了「偵查不公開」的原則,讓陳女士感到自己不僅被司法體制羞辱,更被媒體汙名化,而形同新聞審判。

「我是清白的,但現在整個社會都在看我的笑話。」陳女士忍無可忍,向法律專家和人權團體求助,尋求洗刷冤屈的方法。

司法體制的反思

陳女士的經歷讓人不禁聯想到江國慶案。十幾年前,一名無辜的士兵因軍法系統的偏頗與濫權,成為冤案的犧牲品。如今,同樣的情節令人擔憂再次上演。這次的受害者質疑:「檢警體系是否仍在濫用權力,忽視程序正義,讓更多無辜者淪為受害者?」陳女士對我表示,她將不再沉默。「我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我要站出來,讓更多人了解司法霸凌的真相!」

示意圖/警檢濫權、媒體曝光,陳女士誓言揭露司法腐敗。
示意圖/警檢濫權、媒體曝光,陳女士誓言揭露司法腐敗。

呼籲正義回歸

陳女士的故事提醒社會,司法體系作為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不僅要捍衛無辜,更應避免濫用權力對人民造成二次傷害。當人們對司法失去信心,正義的價值將不復存在。

臺灣以自由民主和人權自豪,但這些價值不能僅停留在口號中。每個個案、每個生命,都應受到尊重。陳女士的勇敢站出,為臺灣的司法體系敲響警鐘。她用自己的痛苦經歷告訴社會:「我們不能等到下一個江國慶出現,才來反思與改革!」

人權學者曾建元教授在〈一場關於程序正義的考驗:司法霸凌與江國慶案的翻版〉一文中指出,陳女士的遭遇,暴露出現行司法偵訊過程的陳年積習,包括有涉嫌押人取供再補正程序、夜間疲勞偵訊、違反無罪推定原則的預判辦案態度,以及拘留室與看守所類似監獄服刑的不當場所設計,乃至最為人所詬病的故違偵查不公開原則操作新聞審判等,我們期待陳女士在接下來的偵訊乃至訴訟過程中,其正當法律程序上的權利,能因她勇敢地向媒體揭露她的處境,不僅能獲得改善,這種種問題,也能最終進入臺灣司法改革的議程。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