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事件專家懷疑可能與「炒飯症候群」有關

圖/取自李建璋臉書
圖/取自李建璋臉書

獨家報導 記者林墨卿/綜合報導

新北市寶林茶室信義A13一場普通的用餐,卻演變成了一場食物中毒的噩夢。3月22日,有2名民眾在這裡用餐後出現疑似食物中毒的症狀,其中一人不幸身亡。至昨天,台北市衛生局已接獲9人身體不適的通報,其中7人已經就醫,情況堪憂。衛福部將此事件視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根據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的表示,這起事件符合集體食物中毒的特徵,可能與食物的交叉汙染有關。他提到這是否可能是「炒飯症候群」,一種由仙人掌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當米飯在室溫下放置超過二小時,孢子可能萌芽,並在烹調後產生毒素。

李建璋指出,過去大規模導致致死的食物中毒事件主要與李斯德氏菌、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有關,而最近則有米酵菌酸中毒案例。然而,本次事件涉及到的病患提到了炒粿條,這引起了他對「炒飯症候群」的聯想。

雖然目前尚無確定的證據證明這是「炒飯症候群」,但李建璋呼籲民眾注意食品安全。他提到,即使加熱,放在室溫超過期限的米飯澱粉類食物,仍有可能產生食物中毒。因此,將其立即放進冰箱儲存是避免中毒的有效方式。

這起事件凸顯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高消費場所如百貨公司內的餐廳。政府和民眾都應加強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和管理,以確保公眾的健康和安全。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