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冰專欄/潑髒柯文哲,鏡檢機關算盡太聰明?

沈慶京銀行帳戶交易明細。圖/擷取自網路
沈慶京銀行帳戶交易明細。圖/擷取自網路

李若冰/資深媒體人

鏡檢宛若民進黨的鷹犬般政治追獵,辦案總愛看LINE截圖說故事。昔日抹黑,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行動硬碟記載「1500小沈」,就認定涉收沈慶京1500萬元賄賂;而今抹紅,時任競選財務長李文宗一則提及中間人交涉的簡訊,還真讓柯文哲直通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

如果柯文哲直通習近平,何必找來墨綠的陳昭姿列入不分區立委的安全名單,惹得北京老大哥不高興。如果柯文哲直通習近平,真應叫貼身幕僚橘子跑去北京,而不是滯留日本未歸。

鏡檢猶如柯案Chat GPT,掰出封面故事。柯文哲的行動硬碟記載「1500小沈」,就認定為:柯文哲收沈慶京1500萬元賄賂。鏡檢辦案,看圖說故事;北檢辦案,先羈押再查金流。北檢尚未勾稽清楚金流,這類間接資訊,而非直接證據,沒有一槍斃命,據此認定是羈押的鐵證。

北檢亦不遑多讓,為將柯文哲送入大牢,連柯文哲跟蔡壁如對話「雍正與年羹堯」都能放入起訴書內,行動硬碟中有「家訓」資料夾,其中有「上諭」檔案中自稱「朕」,公開「朕是雍正皇帝,但絕不會讓你成為年羹堯」、「臣議君,死罪」等資料。與案件無關,竟也能成為呈堂證供。

無罪推定、比例原則等原則,全不在北檢的思考中,一而再地提出抗告,非要羈押到柯文哲不可。北檢沒提出柯收賄1500萬元的鐵證就起訴,甚至干預民眾黨內部的運作,形同以國家機器逼柯文哲辭黨主席。檢方以「實質影響力」作為羈押柯文哲的理由,卻不擔心鄭文燦和陳啟昱的「實質影響力」?

鏡檢、北檢對待柯文哲,相較於台鹽前董事長陳啟昱、海基會前董事長鄭文燦的涉貪案,根本不符合比例原則。陳啟昱涉掏空台鹽11億元,被放出後潛逃24天,而今鏡檢視若無睹。鄭文燦於桃園市長任內涉收賄500萬元案,桃院開庭審理,律師嗆檢方辦案草率,桃檢反諷「證據不是只有excel檔」,這話可說得讓北檢啞口無言、無比難堪。

回首當時大選時刻,張顯耀真能直通習近平辦公室?鏡檢掐頭去尾,去脈絡化。那時張顯耀在力推「郭柯配」或「柯郭配」,勸退被視為草包的侯友宜。這則簡訊只是表示,張顯耀想扮演中間人,穿梭傳話的角色。

昔日被指「共諜」的張顯耀,今日竟可直通習辦,真得太看得起他了。事實上,最值得玩味的,其實是簡訊的最後一點:「張顯耀表達爭取不分區立委的態度」。

資訊爆炸的年代,現代人看圖說故事,易淪情緒性發言報導。網路資訊如影片或圖片,比較容易給觀者情感上刺激或共鳴,但所見未必是全部真相,很容易「看到黑影就開槍」。宛若司迪麥的經典廣告,原本是「新建築正在倒塌」,傳到最後,變成「貓在鋼琴上昏倒了」。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