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國際地緣政治和經濟風險正在不斷升級,帶來了多層次的挑戰和變革。從大國競爭到區域衝突,地緣經濟的脆弱性愈發突出。隨著川普(Donald Trump)即將重返美國領導人之位,他的政策可能對全球秩序和經濟穩定帶來深遠影響。這些變數進一步加劇了全球權力格局的重新洗牌。
本文旨在探討地緣經濟風險上升的根源及其影響,並聚焦於全球主要力量如何應對這一複雜局勢,進而探討可能的未來發展路徑。
隨著中國大陸逐漸成為全球經濟的關鍵角色,西方主導的全球秩序正面臨挑戰。大陸在高科技、製造業以及全球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讓美國及其盟友不得不採取更多制約措施,包括加強技術封鎖和推動經濟「脫鉤」。然而,這些努力似乎並未遏制大陸的崛起,反而促使其加快尋求多邊合作,例如深化與俄羅斯和「金磚國家」的經濟聯結。
俄羅斯作為能源強國,憑藉天然氣與石油出口,強化了在歐亞地區的影響力。自烏克蘭危機以來,俄羅斯加速推動「去美元化」,並與大陸展開能源合作,形成了一種新的經濟同盟模式。另一方面,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金磚國家也正在努力建立多極化的全球經濟秩序,並積極推進以非美元貨幣進行貿易結算的框架,試圖削弱美元霸權對全球市場的控制力。
這種新舊力量的博弈正在改變國際經濟環境。傳統西方經濟體在技術創新與金融服務上的優勢,正面臨來自新興市場國家的挑戰。而新興國家對西方金融依賴的降低,顯示出全球經濟正朝著更分散化的方向發展。
地緣政治與金融市場之間的聯動風險日益加劇,成為當前全球經濟不穩定的重要根源。首先,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正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陸正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並與多國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以降低美元結算的依賴性。同時,俄羅斯及其他能源輸出國也在探索以人民幣或其他貨幣進行結算的可能性,這對美元的全球霸權形成了直接威脅。
其次,石油與天然氣等能源商品的價格波動,成為金融市場風險的另一大來源。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領導下的以色列與哈瑪斯(Hamas)在加薩(Gaza)的衝突,使得中東地區的不穩定性進一步升級。這場持續的戰事直接推高了石油價格,對進口依賴型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壓力。同時,油價波動也可能引發新一輪全球通貨膨脹,進一步削弱金融市場的穩定性。
川普再次上任後,美國可能加強對中東地區的政策干預,進一步推動單邊主義行動。這種地緣政治的升級態勢,無疑將增加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特別是對貿易與投資環境的潛在衝擊。
朝鮮半島的局勢進一步升溫,成為東亞地區地緣政治風險的核心焦點。北韓近期加強核武試驗和導彈發射,對南韓及其周邊國家的安全構成了直接威脅。南韓前領導人尹錫悅為應對此情勢,實施了臨時戒嚴令,但該決策引發了國內部分群體的反彈與示威。這種內部動盪可能削弱南韓政府在應對北韓威脅時的政治和行政效率,進一步加劇地區的不穩定。
朝鮮半島問題的升級尤其可能衝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南韓作為半導體生產重鎮,其任何工業活動的中斷都可能導致科技產業的連鎖反應。此外,戒嚴令帶來的不安氛圍可能影響外資信心,增加資本外流和匯率波動的風險,對亞洲金融市場構成新的挑戰。這些問題表明,朝鮮半島的不穩定不僅是地區問題,也可能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
在全球地緣經濟風險升高的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正積極尋求突破。葉門(Yemen)的持續戰爭和人道危機,使得該國的石油出口幾近停滯,對該地區經濟和國際能源供應帶來了深遠影響。同樣,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在面臨外資撤離與貿易下降的壓力下,正探索區域經濟整合與經濟多樣化的新途徑。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新興金融機構,成為這些國家的關鍵支持者。通過提供低利率貸款和基礎設施投資,這些機構幫助新興市場在全球經濟動盪中保持穩定。同時,部分新興市場國家也在積極推進數位經濟與綠色能源轉型,以降低對傳統產業的依賴。
然而,這些國家仍需面對外部經濟風險和內部治理挑戰的雙重壓力。例如,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引發資本外流,而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則使得全球市場環境更加複雜。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需要更多地參與區域合作,通過集體行動提高其在全球經濟中的議價能力。
全球地緣經濟風險的上升,顯示了國際經濟與政治秩序重構過程中的巨大挑戰。從力量格局的變化到金融市場的波動,從區域衝突的升溫到新興市場的應對,各種因素交織形成了一個極具不確定性的全球環境。
未來,國際社會如何通過合作應對這些挑戰,將成為關鍵課題。各國需要在推動經濟成長的同時,緩解地緣政治緊張,並建立更具韌性的全球治理框架。只有在共同努力下,才能實現更穩定與可持續的經濟與政治發展,從而在風險與機遇並存的全球環境中找到新的平衡點。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