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隨著世界經濟從疫情後的反彈中逐漸放緩,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引發廣泛關注。該報告顯示,全球經濟增速面臨長期放緩的危險,債務壓力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進一步惡化,使未來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發出警告:如果缺乏強有力的政策應對,全球可能陷入「低成長、高債務」的泥淖。這一前景不僅威脅到國際經濟穩定,也使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社會不平等等挑戰時步履維艱。
IMF最新預測顯示,2024年至2029年全球GDP年均成長率僅為3.1%,遠低於2000年至2019年平均的3.8%。IMF指出,這一趨勢將對就業、收入和政府收入構成壓力,限制全球投資能力。尤其是開發中國家,其2024年的經濟成長可能低至4.0%,而在2010年前後該數字曾經超過6.5%。
同時,全球債務水平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位。IMF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政府債務首次突破100兆美元,占全球GDP的93%,預計2030年將進一步上升至100%。高債務與低成長的結合,無疑為各國帶來更大的財政挑戰。例如,低收入國家中,有近60%已經陷入或面臨高債務風險。
IMF強調,長期經濟成長放緩的直接後果是民眾收入減少,並削弱政府應對社會不平等、氣候變化和技術變革的能力。這種「成長低迷綜合症」正在成為全球化進程的一大威脅。
中國大陸經濟一直是全球成長的主要引擎之一。然而,IMF警告,如果大陸未能轉變經濟結構,其潛在成長率可能在未來十年降至4%以下。2024年,大陸GDP增速預測將放緩至4.8%,2025年更降至4.5%,與2014年7.4%的高成長率形成鮮明對比。
IMF建議,大陸應加速經濟改革,從過度依賴出口和基建投資的模式轉向以消費為驅動的成長模式。同時,房地產市場調整和地方政府財政壓力也是大陸當前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例如,大陸房地產行業占GDP比重約為30%,但其價格下降和信貸縮緊對整體經濟構成了重大挑戰。
若無有效措施,大陸的經濟疲弱可能對全球經濟構成連鎖反應,特別是對商品出口國和亞太地區的貿易夥伴影響尤甚。
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政策走向對全球經濟有著深遠影響。隨著川普(Donald Trump)重新當選總統,其曾經推行的保護主義政策有可能捲土重來。川普曾提議對大陸商品徵收60%的普遍關稅,這一舉措可能再次掀起全球貿易戰,並對供應鏈穩定性產生重大破壞。
此外,聯準會加息周期帶來的資本外流和美元走強,也對新興市場形成壓力。根據IMF數據,2023年新興市場國家平均外債占GDP比例已達到54%,為2000年以來最高。美國貨幣政策的溢出效應可能加劇這些國家的經濟困境,進一步拖累全球成長。
當前地緣政治風險同樣是全球經濟穩定的一大威脅。俄烏衝突進入第三年,普丁(Vladimir Putin)政府的政策令歐洲能源價格飆升,對歐盟經濟造成持續壓力。中東地區的哈瑪斯(Hamas)與以色列(Israel)衝突也進一步攪動了石油市場,布倫特原油價格曾一度突破每桶95美元,增加了全球通膨壓力。
此外,葉門內戰和北韓頻繁試射飛彈等局勢,凸顯了地緣政治對經濟復甦的阻礙。IMF指出,若缺乏有效的全球合作和外交努力,這些風險可能導致經濟環境進一步惡化,並引發新的難民危機和人道主義挑戰。
IMF提出,各國政府需要採取更負責任的財政政策,減少公共債務比例,並加強基礎設施和技術創新投資,以推動長期成長。此外,加強國際合作,促進貿易和資本流動,對於應對經濟不確定性至關重要。
例如,IMF建議建立一個全球氣候基金,以幫助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同時推動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普及。在資本市場改革方面,IMF提議各國應加強金融監管,防止過度槓桿化帶來的系統性風險。
全球經濟正處於多事之秋。IMF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不僅是一份警告,更是一個行動指南。面對成長放緩、債務上升和地緣政治不確定性的多重壓力,全球領導人必須通過協調一致的政策行動,共同應對挑戰。在這樣的時刻,任何拖延或短視的決策都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損失。全球經濟的未來取決於各國能否攜手推動可持續成長的解決方案。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