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隱形之戰:中國CH-7隱形無人機彎道超車?(蔡裕明)

彩虹-7無人隱形戰機真機首度在珠海航展中亮相。
彩虹-7無人隱形戰機真機首度在珠海航展中亮相。

蔡裕明/實踐大學會計暨稅務學系副教授

在2024年珠海航空展上,中國展示其最新研發的彩虹7型(CH-7)匿蹤無人機,該款無人機以其獨特飛翼設計與先進的隱形技術吸引國際社會的側目。從2018年彩虹7型首次亮相以來,歷經多次修改設計,最終的機體顯示著相當的技術進展,尤其是隱形與高空持久滯空能力方面。這款無人機可以「專注於高度危險環境中的全天候偵察和監控」,亦顯現中國在無人作戰飛行載具的意圖與技術能力。

然而,彩虹7型在外觀上,卻類似B-21突襲者隱形戰略轟炸機,兩者的整體結構均強調隱形設計、遠程作戰與高存活力,引起關於中國無人機技術是否來自自主創新或借鑑外國設計的討論。

軍事技術模仿的現實挑戰

從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軍事技術的複雜程度呈現指數級數的成長。就像從簡單的拼圖,演變成為組裝精密的複雜立體模型。

因此,為什麼軍事技術較其他know-hows難以模仿?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加速資訊傳播的速度,而且人工智慧的發展更可以協助除錯或決策,但是軍事科技的模仿卻充滿挑戰。

就以戰機與潛艦為例。這些先進武器並非只是簡單的機器,而是結合各種高科技的精密系統。就算擁有設計圖,甚至取得實體的樣本,要完全複製戰鬥機或潛艦仍是相當艱鉅之任務。就像投資者知道市場未來的評估,也不代表能從市場上賺得報酬。

製造戰機或潛艦這類高科技武器需要三種關鍵能力。第一種是明確的技術知識,這包含理論、設計圖與製造流程。第二種是所謂的「隱性知識」,也就是需要多年的實踐才能累積的技巧,就像資深廚師的手藝,不是看說明書就能製作精美的菜餚。

第三種就是要有相對應的經濟與社會作為基礎。即是透過間諜活動或駭客獲得相關技術資料,最多也只能做出看起來像的仿製品,與原件可能相距甚遠。

就像是在玩樂高遊戲。光是擁有拼積木還不夠,還需要能夠瞭解每塊積木與其他拼圖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將他們完美甚至更好的組成在一起。因此,軍事科技的發展並非一朝一夕之功,更是一項長期積累與國家綜合權力提升的過程。

中國是否克服複雜性障礙?

從目前已公開的資料來看,彩虹7型無人機從2018年首次展演已引起相當關注。這款翼身混合機身的高空長航時的無人機,號稱具備隱形性能和遠程作戰能力,但它是否真正突破關鍵技術門檻?

開發隱形無人機不僅是讓外型看起來「很隱形」那麼簡單,而是需要解決一系列複雜的技術問題,這包括,如何控制雷達反射、研發與應用特殊隱形材料、引擎性能的穩定性以及各種系統間之協調運作。這就涉及到軍工產業整體中生態體系與技術系統之支持,而不僅是獲取情報或圖紙的能力。

在發動機方面,彩虹7型採用單一渦輪扇發動機(Turbofan Engine)。這樣的發動機需要能夠在稀薄的高空環境當中運作,同時適應高空溫度,但同時有又需要確保提供足夠推力並支持長時間飛行。中國過去曾在發動機研發上曾遇到困難,特別在可靠性和穩定性方面。

這就像賽車的引擎一樣,不僅要求提高速度,還要確保車況之安全,在各種環境下都能穩定發揮,直至賽道終點。倘若彩虹7型能夠實現高空穩定飛行以及能夠長時間持續運作,可以代表著中國在發動機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可為未來研發不同戰機奠定重要基礎。

在彩虹7型的隱形技術方面,彩虹7型配備隱形技術和電子對抗措施,旨在提高其在現代衝突的生存力。這些技術要求複雜的材料科學和系統協同設計,以減少雷達和紅外線的探測。在對抗偵測方面,需要減少雷達波反射並降低紅外線訊號,同時需要特殊隱形塗以及應用吸波材料,重新設計表面結構。這就像變色龍的偽裝一樣,不僅要改變外表顏色,還能避免敵人的辨識,同時也要維持正常的活動能力。

過往中國限於隱形材料的研發與實戰效能的驗證,而倘若彩虹7型能夠實現有效的隱形、規避美軍雷達的偵測,提高穩定的飛行性能與可靠的作戰能力,意味著中國掌握複雜的隱形技術,並且突破系統整合的難關。

然而,彩虹7型等戰機能否將這些先進技術從實驗室成功轉化為實戰能力。這不僅是技術的考驗,更是檢驗整體工業能力。

解放軍全面的技術進展

現代戰爭不只是單一武器或技術的對決,而是整個系統之間,乃至於國家工業發展與潛力較量。也就是說,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衝突結果,並非單純看第六代戰鬥機,如美國的F-35和中國的殲-35誰更強,而是要看雙方的防空和反艦能力在整體戰場上的表現,特別是在特定的區域衝突中。

這就像評估學生的學習是否進步,不是在於這個學生還不能回答困難的微積分,所以進步有限。實際上應該看,這個學生在中等困難的題目,回答是否熟練?回答題目的過程是否經過縝密且詳盡的思考。

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中國在彩虹7型無人機標示中國在航空技術上的突破,而且應已形成完整的作戰體系。而且從航母到潛艦的設計與製造,再到不斷更新各類型飛彈,並在無人機技術與雷達等裝備不斷趕上國際水準,這種進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於某個單一領域。

尚待驗證的聯戰能力

在珠海航空開幕當天,中國軍方即公布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新型戰機,從未來的第六代戰機概念到最新的隱形戰機,展現北京在軍事航空領域的意圖與雄心。這確實反應中國航空產業的快速發展,但部分關鍵技術(如發動機)的實際性能仍待驗證。

值得注意的是,航空工業是一個相當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國家資源的投入,形成從研發、設計、製造到量產的全方位產業鏈,要求大量的實驗與技術攻關,強大的工業基礎研究並解決無數技術細節。而要判斷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真實實力,還要看這些設計是否能夠實現量產,與原有作戰平台進行整合,進一步達成聯合作戰。

對於台灣而言,面對區域軍事態勢的變化,亟需全面提升防禦能力。或可爭取F-35等先進戰機,並且引進新型防空導彈,提高國軍探測和攔截能力,提升電子作戰能力,並拓展國際防衛夥伴關係。而這些的關鍵更有賴於技術升級同時必須配合實戰需求,也需要有完整的後勤支援系統,俾能建立起有效的嚇阻力量。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