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北韓軍隊成為俄烏戰場的黑天鵝(蔡裕明)

最近北韓向俄羅斯派遣軍隊參與俄烏戰爭,被視為戰力填補或是拖累俄羅斯軍隊不無疑問。
最近北韓向俄羅斯派遣軍隊參與俄烏戰爭,被視為戰力填補或是拖累俄羅斯軍隊不無疑問。

蔡裕明/實踐大學通識教育二中心副教授

隨著俄羅斯在對於烏克蘭戰場面臨兵力不足的困境,金正恩派遣北韓的部隊參與俄烏戰爭,被視為可能的「戰力填補」,提供俄軍所亟需的兵力支援。但北韓與俄羅斯此前並無進行過軍隊協同作戰的演練,因此這樣的跨國軍隊合作對於後勤與部隊戰術帶來嚴峻風險,反倒北韓的「風暴軍團」特種部隊可能成為「後勤黑洞」,拖累俄軍原本已經狀況不佳的戰場表現。

在此之前,北韓已經在幫助俄羅斯維持在戰場上的火力,為莫斯科提供數百萬枚砲彈以及火箭和飛彈。2024年6月,俄羅斯與北韓簽署共同防禦條約,因此從技術上講,兩國有義務互相防禦入侵。後來烏克蘭於8月發動庫斯克戰役,進而觸發這項協議。

軍事合作不僅僅是增援兵力而已,更涉及複雜的後勤支援、指揮協調與系統整合。然而,北韓部隊加入戰事,對於俄烏戰爭所帶來的風險與挑戰,不僅體現在物資消耗、維修支援的負擔上,更在於語言與戰術的協調困難。因為,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茲的「摩擦理論」指出,即使有完備計畫,戰爭中的不確定性與系統間的摩擦也會顯著影響作戰效率。而軍事聯盟理論進一步揭示,當盟友之間的協同不佳時,失衡資源分配則會削弱整體戰力。

於是說,兩國的軍事合作,會沒有討論這樣的問題嗎?

北韓介入俄烏戰爭之謎

北韓選擇介入俄烏戰爭,不僅是出於外交聯盟或戰術考量,更反映出平壤對軍隊實戰經驗的迫切需求,這種經驗對未來可能與南韓甚至美國的衝突至關重要。

北韓曾有數次對外軍事介入的經驗:包括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期間派遣飛行員支援埃及對抗以色列,以及在越戰期間秘密派遣部隊與美軍交戰。然而,目前在俄烏戰爭中的軍事派遣,無論在規模或公開程度上,都遠超過平壤過往的境外軍事行動先例。

克勞塞維茲在《戰爭論》提及「摩擦」原是戰爭當中無可迴避的現象。即使戰爭計畫再縝密,戰場上諸多變數仍可能導致行動受阻,而且,他也提到「經驗比一切哲理有價值得多」。

北韓此次參與俄烏戰爭,主要目的即在於獲取應對戰場摩擦的實戰經驗。因為,維持現代軍隊的燃料與彈藥補給是一項關鍵性挑戰,延展補給線將直接影響部隊機動性與持續作戰能力,此困難在執行縱深突擊作戰時尤其突出。更何況北韓軍隊在韓戰後就無戰場歷練,北韓可藉由參與此類高強度衝突,使其部隊瞭解現代戰爭複雜性,透過城市戰、聯合作戰與反游擊戰等實戰磨練,可培育具備實戰經驗的官士兵,讓北韓得以提升其在未來可能與南韓及美軍對抗時的適應能力。

另,根據軍事聯盟理論,國家間的聯盟關係往往建立在利益基礎上。北韓此次參與俄烏戰爭,其戰略目標不僅在於獲取俄羅斯的糧食與能源援助,應更著眼於莫斯科轉移核能技術與太空科技給予平壤,這些戰略性技術將有助於強化其國防實力,特別是在彈道飛彈與核武發展領域方面,甚至莫斯科轉移核能潛艦的關鍵技術。

北韓的作戰部隊可能參與前線戰鬥任務。北韓的風暴軍團可能具有城市作戰與滲透行動能力,他們可能在烏克蘭戰場上支援俄軍的陣地固守或突擊行動。亦或者,負擔部分後勤工作,如維護補給線,這讓俄軍得以減輕後勤壓力,讓俄軍的主力部隊能夠集中於前線作戰。

然而,增援兵力的軍事合作卻隱藏諸多風險。當聯盟之間在指揮協調、資源配置等關鍵議題產生歧見時,合作體系可能陷入困境,形成「聯盟負擔」的風險。

就俄羅斯而言,北韓部隊能否順利整合進其軍事指揮體系,不無疑問。若無法有效克服後勤補給與指揮鏈等實務障礙,北韓部隊不僅可能無法發揮預期戰力支援功能,反而可能拖累俄羅斯部隊,成為戰場上的負擔。

是否會出現戰場逆轉?

北韓的部隊參與前線作戰任務時,是否會出現戰場逆轉?北韓部隊在俄烏戰場的部署,尤其是可能進駐庫斯克前線,為俄軍開創新的戰術可能性,這項計畫呼應著北韓與俄羅斯的防禦協定。

庫斯克前線的戰略價值在於其樞紐地位:倘若俄軍能藉由北韓部隊的投入來鞏固該區戰線,將可騰出主力部隊南調,進而在頓內茨克(Donetsk)及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方向發起決定性行動,形成戰略突破。

一萬名戰鬥部隊或可能成為戰場上的變數。從軍事聯盟理論來看,北韓部隊可被視為「力量倍增器」(force multiplier),不僅強化俄軍進攻能力,也將迫使烏克蘭重新部署部隊。倘若烏克蘭將兵力調回應對庫斯克的壓迫,可能削弱基輔在南部戰線的防禦,讓俄軍有機會打開頓內茨克至札波羅熱的道路。

烏克蘭政府高度憂慮北韓部隊的參戰,認為這不僅擴大戰爭的國際性,甚至可能引發「未宣告的世界大戰」。而且隨著冬季即將到來,烏克蘭所面對的能源危機及前線戰況將更為嚴峻,使其處境變得更加艱難,進一步影響澤倫斯基才剛宣布的「勝利計畫」,要求西方放寬對烏克蘭軍事限制並提供更多支援。

俄韓的豪賭與中國的態度

北韓部隊參與俄烏戰爭,不僅對於平壤而言是一場軍事冒險,也是一種尋求擴大國際影響力的方式。這種合作模式展現北韓在地緣政治當中如何靈活應對,藉此讓北韓的官士兵歷練戰場與戰事,進一步可能在朝鮮半島採取強硬性行動。北韓若能協助俄軍穩固戰線,未來將進一步深化北韓與俄羅斯關係,甚至可能為其他國家提供軍事合作的範例。

倘若中國觀察到北韓透過參與俄烏戰事獲取經濟與技術利益,而未遭到國際制裁時,將會降低北京進行軍事冒險的疑慮。進一步來說,若北韓軍事介入模式提供一個國際干預失效範例,可能降低北京對採取強制性行動時所預期的國際阻力與代價評估。

克勞塞維茨在《戰爭論》中強調,戰場摩擦往往是軍事行動失敗根源之一。北韓參與俄烏戰爭,首要解決即是語言與協同作戰的困難,也涉及兩國間的情報共享與資源分配,而且面臨不同指揮體系與相異戰鬥目標的問題,更涉及如何在遠距戰場上解決後勤難題。中國的軍事行動,特別是針對台灣的行動,涉及跨越台灣海峽的遠程後勤補給。如若北韓能夠克服在俄羅斯與烏克蘭後勤系統中的挑戰,意味著類似的後勤體系在台海地區亦有可行性。

北韓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將對亞太地區與全球地緣政治秩序產生深遠影響:若合作成功,它將改變大國對未來戰爭運作方式;若失敗,則會留下北韓成為俄羅斯「包袱」的標誌,並促使北京需重新評估武力選項。對台灣而言,這場動態發展已不是單純觀望,更是一場需留意的安全考驗。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