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聯合利劍出鞘 解放軍製造「戰略驚奇」(王崑義)

央視公布聯合利劍-2024B演習畫面。
央視公布聯合利劍-2024B演習畫面。

王崑義/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儘管美國一再宣稱賴清德總統的國慶文告只是例行性的講話,大陸不該以此做為軍演的藉口。但是解放軍還是鐵了心,不管美國的警告,仍然在10月14日進行「聯合利劍-2024B」軍演。只是解放軍這一場大動作的軍演,僅有一天就結束,看來有些像是美中台之間的政治軍事遊戲,因為這已經讓美國輸了面子,讓賴清德嚇出一身冷汗。而解放軍的「速戰速決」,想必也不想幫美國民主黨創造「十月驚奇」,改變美國總統選舉的情勢。

「十月驚奇」(October Surprise)是一個美國政治術語,依照維基百科的解釋,是指美國在11月選舉前發生、可能對大選結果產生影響的新聞事件。這些新聞事件可能是蓄謀已久,也可能是突然發生。由於美國選舉日總是安排在11月上旬,10月發生的事件最有可能左右投票者的意向。該詞彙由雷根的競選經理威廉•約瑟夫•卡西在1980年發明。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和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川普競逐,至今在搖擺州的支持度還不容易拉開差距,所以是否有「十月驚奇」,可能是攸關兩人勝負的決定關鍵,那麼賴清德從就職以來,不斷地「弄獅」(中國大陸過去常被形容是一隻睡著的獅子),讓解放軍在不到4個月內,就祭出「聯合利劍-2024B」軍演,時機點也許正符合美國執政的民主黨想要出現的「十月驚奇」,只是這次的軍演的力度不夠,無法推動「十月驚奇」,美國民主黨要失望了。

美中台三方存在微妙關係

事實上,美中台三方總有一些微妙的關係存在,例如台灣的「國安人士」怎麼會那麼準確地預測出,解放軍會在國慶日之後進行「聯合利劍-2024B」軍演,是台灣的情報做得好,還是兩岸其實有某種通話的軍事互信機制存在,以至於大陸想做什麼,台灣府方都會事先預知。

而美國先前警告大陸別拿賴清德的雙十國慶講話做軍演的文章,即使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出面講話,似乎也不痛不癢,可以說是一點警示作用也沒有,當然嚇阻不了解放軍的軍事行動,難不成這是美國有意放水。

至於解放軍方面,反正10月份正是南方秋高氣爽的季節,也是挺適合出來練練拳腳的,再到冬天,北風呼呼吹,就不好進行大規模的軍演了。

只是,比較奇特的是解放軍東部戰區為何選在清晨開始進行「聯合利劍-2024B」軍演,顯然是有意在美國還在休假時,台灣卻是周一開始前,讓台灣人民對軍演有感,因此可以說是這次解放軍想要對美台製造「戰略驚奇」,看美台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夜間軍事行動,這也是要製造某種「戰爭迷霧」,看看賴清德有多大的本事因應。

當然,解放軍製造「戰略驚奇」與「戰爭迷霧」也是有所本,過去美國對外進行突襲式的軍事行動,大多選擇在夜間發動,1986年美國突襲利比亞的格達費就是在夜間進行,美軍一夜轟炸之後,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的民眾還不清楚他們的都市已經遭到美軍轟炸過,這是美軍要教訓格達費,但不想擾民或濫殺無辜的展現。

教訓賴清德的謀獨行動

解放軍的聯合利劍演習,基本上也只是想教訓賴清德,並不想擾民的操作模式,所以台北的股市周一開盤,並沒有重挫的慘狀,收盤還是小漲。解放軍中國軍事科學院研究員付征南就透露,解放軍此次演練的任務部隊聯合編組於凌晨、夜間即發起軍事懾壓行動,從兵力機動展開布勢到進逼懾壓,隨時可「由訓轉戰」,就像是高懸頭頂的利劍、隨時落地的重錘,讓賴當局近距離感受戰爭威懾,「告誡賴清德之流,搞台獨就沒有和平,搞分裂就沒有發展」。

解放軍夜間發動軍演,除了要製造「戰略驚奇」之外,他們還選擇在北韓人民軍總參謀部已向前線砲兵部隊下達準備射擊的指示,在朝鮮半島突然升高情勢的當下,也發動對台軍演,這恐怕有某種特殊的意義存在。畢竟,台灣媒體所知道的北韓準備射擊的新聞,是轉述大陸央視新聞的報導,央視那麼即時的傳達這項消息,是否已經預示解放軍也要有所動作,讓台海與朝鮮半島升高的軍事情勢產生連動,這種猜測應該是雖不中,亦不遠矣!

當然,讓台海與朝鮮半島局勢產生連動,比讓南海與台海連動要有意思得多,因為若兩邊連動卻不慎發生戰爭,那麼台海和南海連動,將會變成解放軍同時應付兩場戰爭。反之,若是台海與朝鮮半島連動發生衝突,那是美軍需要應付兩場戰爭,把戰爭的燙手山竽丟給美國,這才是解放軍有意要給美國製造「戰略驚奇」的一面。

所以,「戰略驚奇」的製造,有時還是要配合天時、地利、人和,面對賴清德咄咄逼人的謀獨行動,大陸看來是不會放任他繼續跨越紅線。如果賴清德不在「新兩國論」上進行戰略退卻,那麼未來台灣恐怕要不斷地面對解放軍製造的各種「戰略驚奇」了。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民意大聲公》歡迎投稿建言,以1000字為限,惟無稿酬,來稿請註明《民意大聲公》並附真實姓名及聯絡方式;另《名家專欄》徵能拚流量好手,字數不限以篇計酬;本媒體有准駁權利,來稿請寄:scooptwre@gmail.com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