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不平/美國大選 颶風攪局的救災政治學(蔡鎤銘)

圖/獨家報導編輯部製圖
圖/獨家報導編輯部製圖

獨家報導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4年美國大選正值白熱化階段,兩黨之間的資訊戰不僅局限於政策和人事問題,還延伸到了突發自然災害如颶風的應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之間,美國遭遇了多場颶風,其中以颶風「海倫」(Helene)和「米爾頓」(Milton)影響最為深遠。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和共和黨的總統候選人川普在這些災難中的應對,成為兩黨政治操作的重要戰場。本文將分析兩黨在颶風期間的媒體策略,探討颶風在這場資訊戰中的角色,以及它們如何影響2024年大選的選情走向。

颶風「海倫」於2024年9月底橫掃美國東南部,對佛羅里達、喬治亞等州造成重大破壞,緊接著,颶風「米爾頓」更進一步加劇了該地區的損失,風速達到了五級颶風的標準。這兩場自然災害不僅對民生經濟造成嚴重影響,也為兩黨在選戰中的相互攻擊提供了契機。

賀錦麗在這場災難中的媒體策略值得關注。她在颶風發生後,快速展現其危機應對能力,公開發表聲明,並且利用社交媒體平台向公眾展示她在「空軍二號」上處理災情的照片,試圖表現出她作為政府領導人的專業素養。然而,這樣的形象塑造能否成功,取決於她是否能夠真正應對災後復興的挑戰,並且獲得受災州選民的支持。

相反,川普則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川普曾在佛羅里達州任內處理過颶風災情,他在自己的競選集會上頻繁提及過去的經驗,並批評現任民主黨政府對災難的準備和應對不夠及時,特別是對颶風「米爾頓」預警的拖延。這些批評意在將自然災害的管理失誤直接與拜登及賀錦麗的領導力掛鉤,試圖影響搖擺州的選情。

在颶風「海倫」和「米爾頓」的影響下,媒體成為塑造選民認知的主要戰場。兩黨均利用媒體平台來展現各自的危機應對能力,但這種戰術背後同時伴隨著大量虛假資訊的蔓延,對選舉進程造成了嚴重干擾。賀錦麗的團隊積極使用社交媒體來展示她在災害中的領導力,發布她視察災區及與當地領導人協商的圖片。然而,這些行動很快成為虛假資訊攻擊的目標。關於投票設施被關閉、選票無法安全郵寄等不實報導,迅速在社交媒體上蔓延,削弱了選民對選舉公正性的信心。

根據ABC新聞的報導,這些虛假資訊不僅誤導了選民,還在災區引發了不必要的恐慌。一些選民因誤信選舉將被推遲或取消,選擇放棄前往開設的臨時投票站,而是等待郵寄選票,這導致投票工作的額外負擔。即使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和地方政府試圖通過官方渠道澄清這些謠言,但在災害和選舉交織的緊張局勢下,正確資訊往往被埋沒在大量的社交媒體噪音中。

共和黨則在媒體戰中佔據了另一個角度,川普和萬斯的團隊批評現任政府應對災難和選舉事務的混亂無序,進一步加劇了選民的不安情緒。他們宣稱拜登政府無法有效應對災難,無論是在保護選民的投票權,還是及時處理災情方面,都表現不佳。這樣的指控,透過社交媒體加劇了民眾的擔憂,並使得選民對聯邦政府和民主黨的信任進一步減弱。

虛假資訊的傳播,不僅削弱了選民的信心,還讓救災行動面臨更大的挑戰。FEMA和其他聯邦機構必須加強與選民的溝通,確保選民能夠接收到正確的消息,以便在災後安全且有效地行使投票權。這場媒體操作與資訊戰,不僅僅是候選人之間的較量,更是如何在資訊混亂中保持民主運作的挑戰。

颶風「海倫」和「米爾頓」不僅僅是自然災害,它們也成為了影響2024年大選結果的重要變數。根據多項民調數據顯示,這些颶風導致的經濟損失和民生問題成為選民考慮投票時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在南部災區。共和黨利用這一點,強調自己能夠在危機中提供更有效的領導,而民主黨則致力於展示政府對災區的支持和承諾。

在這場政治角力中,受災民眾對政府的信任至關重要。賀錦麗在颶風發生後迅速出現於災區,並且公開表示,聯邦政府將與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幫助重建工作。然而,共和黨則抓住政府在災後救援初期的混亂,指責拜登政府的應對未達到應有的效率。

這場災難政治化的過程不僅體現了選舉年兩黨之間的激烈競爭,也顯示出媒體在塑造公眾認知中的關鍵作用。兩黨的候選人在風災中的表現直接影響了搖擺州的選民態度,而這些州很可能成為決定大選結果的關鍵。

賀錦麗在應對颶風時的領導力受到了高度關注。作為總統候選人,她既要展示她的執政能力,又需要避免過於「政治化」的操作,以免讓選民覺得她在災難面前缺乏人情味。她的社交媒體活動,特別是發佈她在空軍二號上工作的照片,雖然展示了她的專業性,但也引來了部分選民的批評,認為她的行為更像是「作秀」,而非實質上的救災行動。

共和黨抓住了這一點,將其形象塑造成一個「遙遠的官僚」,而川普則試圖將自己塑造成與災民站在一起的「人民領袖」。這一策略在颶風重災區如佛羅里達州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特別是在這些州經濟損失最為慘重的情況下。

然而,賀錦麗並非沒有機會。她通過持續關注災後重建工作,並且強調民主黨在氣候變化和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政策立場,試圖將此次風災轉化為推動更大改革的契機。如果她能夠有效地展示政府在災後重建上的成果,並且繼續得到受災州的支持,那麼這將成為她贏得選戰的有力武器。

颶風不僅僅是一場突發事件,它還引發了兩黨在長期政策上的較量。民主黨強調,頻發的自然災害是氣候變化的結果,這需要全國範圍內進行更嚴格的環保政策和基礎設施投資。賀錦麗在多次演講中強調,聯邦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金來加強南部沿海地區的防洪系統和災害預警機制。

共和黨則批評民主黨的環保政策過於理想化,忽視了災區民眾當前的需求。他們主張加強地方政府的應急反應能力,並減少聯邦對地方的干預。川普和萬斯提出,地方政府應有更多自治權來應對災難,避免聯邦政府的過度干預,這將使各州能夠根據自身特點,靈活應對自然災害。

這場關於如何應對自然災害的辯論,實際上反映了兩黨之間更廣泛的政策分歧。民主黨致力於長期的系統性改革,通過推動氣候政策來減少災害的頻率和強度。而共和黨則強調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案,聚焦於當下的災害應對和地方自治權的加強。這樣的政策分歧,不僅體現在災後的短期媒體操作中,也將影響大選後美國在環境與基礎設施問題上的政策走向。

2024年美國大選中,颶風「海倫」和「米爾頓」成為了兩黨激烈資訊戰的焦點。這場風暴不僅影響了災區選民的生活,也成為了塑造候選人形象、影響選舉結果的關鍵。賀錦麗和川普在颶風中的應對策略,既體現了他們對危機的不同理解,也展示了兩黨在治理模式上的根本分歧。

在資訊戰的前線,媒體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傳播各自的政策主張,塑造公眾對候選人應對災害能力的印象。賀錦麗試圖將自然災害上升到氣候變化的層面,強調長期政策的必要性,而川普則藉機批評現政府的應對失誤,強調即時行動和地方自治的優勢。

隨著大選日的臨近,這場圍繞颶風的政治資訊戰勢必會對最終選情產生深遠影響。颶風引發的不僅僅是物理上的破壞,它也為美國政治的「十月驚奇」增添了新的變數,直接影響了南部搖擺州的選民情緒與選擇。2024年大選的結果,將是自然災害與政治風暴交錯影響的直接反映。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淡江大學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國際事務召集人、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任委員)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民意大聲公》歡迎投稿建言,以1000字為限,惟無稿酬,來稿請註明《民意大聲公》並附真實姓名及聯絡方式;另《名家專欄》徵能拚流量好手,字數不限以篇計酬;本媒體有准駁權利,來稿請寄:scooptwre@gmail.com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