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美國大選「十月驚奇」:中東局勢再惡化嗎?(蔡鎤銘)

2024年的大選情勢中,「十月驚奇」再度成為焦點,兩黨候選人川普與賀錦麗之間的競爭日益白熱化。
2024年的大選情勢中,「十月驚奇」再度成為焦點,兩黨候選人川普與賀錦麗之間的競爭日益白熱化。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氛圍已經逐漸緊張起來,每逢選舉前的十月,美國政治舞台總會出現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突發事件,這便是「十月驚奇」的由來。無論是國內的經濟衝擊,還是國際局勢的劇變,這些不確定因素往往在最後關頭改變選民的投票意向。

「十月驚奇」這一概念首次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當時美國在越戰和平談判中,爆出南北越將簽署巴黎和平協定的消息,幫助尼克森成功連任。而今年的局勢更加複雜,不僅是川普與哈里斯的激烈對決,國際地緣政治的變化也成為關鍵影響因素。2024年10月1日舉行的副總統辯論會,讓選民再次聚焦於川普與哈里斯兩大陣營的副總統候選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副手華茲(Elizabeth Warren)強調社會正義與環保政策,試圖吸引年輕選民的支持,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副手萬斯(J.D. Vance)則堅持保守經濟政策與強硬外交立場,辯論焦點逐漸延伸至中東局勢。

尤其是以色列在黎巴嫩的地面行動,加劇了全球的地緣政治風險。這種外部局勢不僅僅影響國際社會,也勢必影響美國選民的選擇,使2024年的選舉充滿更多變數。

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情勢中,「十月驚奇」再度成為焦點,候選人之間的競爭日益白熱化。川普(Donald Trump)的參選意味著他將再次成為民主黨強力挑戰者,而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華茲的崛起,也讓選戰變得更加複雜多變。華茲強調進步派的社會政策和環保理念,試圖吸引年輕選民和環保支持者,這種策略能否奏效,將取決於哈里斯(Kamala Harris)能否在最後的辯論中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形象。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萬斯則聚焦傳統保守派的經濟與文化議題,並強調美國在全球地位中的穩定性,這也讓選民關注川普與共和黨對外交政策的立場,特別是在中東問題上。

美國選戰中的變數不僅來自於國內,還包括全球範圍內的地緣政治挑戰。2024年9月,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宣布對黎巴嫩展開大規模地面行動,目的是打擊黎巴嫩南部的真主黨武裝力量。此舉引發了中東地區的局勢再度升溫,也給全球安全帶來了新的變數。加上最近伊朗對以色列大量發射飛彈的報復行動,不僅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也讓拜登(Joe Biden)政府面臨艱難的抉擇。

以色列作為美國的主要盟友之一,一直以來依賴美國提供的軍事援助和外交支持。然而,拜登政府面對這一局勢,必須考慮到多方面的壓力。一方面,他需要顧及國內支持以色列的政治勢力,特別是一些保守派選民,他們希望美國能夠公開站在以色列一方。另一方面,進步派選民和國際社會則呼籲拜登政府保持克制,通過外交手段化解危機。這讓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外交政策面臨極大的挑戰。

根據最新的民調顯示,這場以色列的軍事行動讓拜登政府在美國國內的外交政策聲譽受損,許多選民開始懷疑拜登是否能在國際衝突中扮演穩定的角色,這將影響到哈里斯的選情。相比之下,川普則利用這一局勢發動攻勢,指出拜登的外交無能,並暗示自己將能更好地管理中東局勢。他的支持者認為,川普在其第一任期內,成功推動了一系列親以色列的政策,並簽訂了歷史性的《亞伯拉罕協議》(Abraham Accords),因此能夠更好地保護美國的盟友利益。

針對以色列的地面行動,拜登政府面臨兩難境地。作為一個強調多邊主義的政府,拜登始終推動國際合作,然而這一理念在面對以色列問題時卻顯得十分脆弱。美國的長期中東政策本質上是對以色列的無條件支持,但進步派陣營近年來的強烈反對聲浪,要求重新評估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並推動更加公平的中東政策。

這一內部的分歧進一步加劇了拜登政府的壓力。支持以色列的選民群體希望政府能夠強硬表態,而自由派和進步派則要求政府在這場衝突中保持中立,甚至對以色列的行為進行譴責。這讓拜登政府的外交策略進退維谷,無論如何應對都可能損失選民支持。

以色列在黎巴嫩的軍事行動,以及整個中東局勢的升級,正成為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一個關鍵的影響因素。美國選民對國內議題如經濟、醫療和社會保障的關注固然重要,但國際局勢的變動無疑會影響選民對候選人的選擇。尤其是中東局勢的波動,直接關係到美國的國家安全與全球領導地位,這一點對於強調「美國優先」的保守派選民來說尤為重要。

根據最新的選情分析,川普有可能利用這一個國際危機來強化其強硬外交的形象,並贏得更多選民支持。他已多次暗示,若能重回白宮,他將採取更為果斷的軍事和外交措施,確保美國在全球的主導地位不受挑戰。而對於拜登政府來說,如何在不失去國內支持的情況下,避免美國陷入另一場中東戰爭,將是極大的考驗。

在大選的關鍵時刻,國際局勢不僅僅是外交層面的問題,更會對選民的心理產生影響。美國歷史上每次重大國際危機,都會使選民對總統的領導能力提出質疑。例如,2020年的新冠疫情和美中貿易戰,直接改變了大選的格局,當時川普把疫情當成中國病毒的處理方式,成為許多選民關注的焦點。同樣地,以色列在黎巴嫩的軍事行動,也會讓選民開始重新審視拜登的外交政策能力,特別是在美國是否應該繼續充當全球警察的問題上,兩派選民的觀點差異顯著。

隨著2024年大選的迫近,美國內部的政治博弈與國際局勢的變化相互交織,塑造了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選舉環境。無論是國內的經濟挑戰,還是以色列在黎巴嫩的軍事行動,都將深刻影響選情的最終走向。拜登政府能否成功應對這一系列複雜的國際與國內挑戰,將直接決定哈里斯能否戰勝川普的重要因素。而在這場充滿十月驚奇的選戰,美國選民的選擇可能在最後關頭,因為一個突發事件或國際危機而出現翻轉。

※以上言論不代表《獨家報導》立場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