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不平/美國經濟新困境 鮑威爾:高通膨與失業率來了(蔡鎤銘)

圖/獨家報導編輯部製圖
圖/獨家報導編輯部製圖

獨家報導 蔡鎤銘/評論

在2024年8月23日於傑克遜霍爾經濟研討會(Jackson Hole Symposium)上,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Fed)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發表了一場備受關注的演講,聚焦美國經濟所面臨的兩大挑戰:通膨壓力與勞動市場的脆弱性。隨著2024年美國大選的臨近,經濟議題成為選民關注的焦點,本文將深入探討美國當前通膨的根源、失業率的變化趨勢,並分析這些經濟問題對未來政策及大選的潛在影響。

高通膨的成因與現狀

高通膨,即物價水平持續上升,對經濟的影響深遠。美國近期的高通膨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引起:

  1. 新冠疫情的長期影響:全球供應鏈的持續擾動導致某些行業的價格居高不下。儘管供應鏈瓶頸在部分領域已有所緩解,但如住房成本等領域的供應緊張情況仍然存在,進一步推高了價格。

  2. 消費者需求成長:隨著經濟逐步恢復,消費者需求的增長超出了供應的能力,特別是在服務業方面。非住房服務價格仍然是推動通膨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勞動密集型行業。

  3. 能源價格波動:能源市場的不穩定性對美國通膨壓力形成了額外挑戰。儘管國際油價已經從前期高位回落,但能源市場的不穩定性仍可能帶來新的通膨壓力。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24年7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上升了2.9%,儘管較前幾個月有所放緩,但仍然高於美聯儲的目標範圍。核心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同比上升了3.2%,顯示出核心領域的通膨壓力依然存在。

失業率上升的原因與影響

與此同時,美國的失業率在2024年有所上升,7月的失業率達到4.3%,連續四個月上升。這一現象背後有多重原因:

  1. 勞動市場的動態變化:某些傳統行業的就業機會減少,而新興行業的就業需求尚未完全釋放。儘管勞動力參與率有所上升,但招聘速度的放緩導致了失業率的上升,這反映了技能與崗位需求之間的錯配。

  2. 緊縮的貨幣政策:為了應對通膨壓力,美聯儲採取了緊縮的貨幣政策,包括提高基準利率。這一舉措雖然對抑制通膨有所幫助,但同時也抑制了經濟成長,影響了企業的投資和招聘意願。

失業率的上升對經濟和社會的影響是深遠的。首先,失業率上升直接影響家庭收入和消費能力,進而抑制經濟成長。長期失業可能導致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問題,如技能退化和勞動參與率下降,這些都可能對經濟帶來長期負面影響。

高通膨與失業率的相互影響

高通膨與失業率之間存在著複雜的相互影響。傳統的菲利普斯曲線理論認為,通膨與失業率之間存在反向關係,即通膨上升時,失業率通常會下降,反之亦然。然而,當前美國經濟出現了高通膨與失業率同時上升的現象,這種情況被稱為「滯脹」。滯脹的出現挑戰了傳統經濟理論,也對政策制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鮑威爾強調,這一現象使得美聯儲在制定政策時必須更加謹慎。單純依靠貨幣政策或財政政策難以有效應對這樣的複合經濟問題,因此需要在控制通膨與促進就業之間找到平衡點。這是一個艱難的課題,特別是在經濟面臨不確定性的背景下。

政策應對措施

面對高通膨與失業率上升的雙重挑戰,美國政府和聯邦儲備系統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

  1. 貨幣政策:聯邦儲備系統通過提高利率來抑制通膨。儘管加息對經濟成長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但這是抑制通膨的必要手段。鮑威爾強調,貨幣政策的調整將取決於未來的經濟數據,但他並未明確提及即將進行利率調降的可能性。

  2. 財政政策:政府通過增加公共支出和減稅來刺激經濟增長,減少失業。鮑威爾提到,財政政策需要與貨幣政策相協調,以避免加劇通膨壓力。他還強調,基礎設施和綠色能源等領域的投資將是未來經濟成長的關鍵。

  3. 結構性改革:美國政府推動勞動市場和產業結構的改革,以提高經濟的長期競爭力和就業能力。職業培訓和教育的提升,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是應對長期結構性問題的根本措施。

結語

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的演講中強調,美聯儲的政策將隨著經濟數據的變化而調整,以應對高通膨與失業率的雙重挑戰。儘管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美聯儲將繼續致力於維持價格穩定和促進充分就業。只有在靈活應對經濟挑戰的基礎上,美國才能實現長期的經濟繁榮。
(作者為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淡江大學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國際事務召集人、台北張老師基金會副主任委員)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