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 譚傳毅/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
軍事專家質疑,8月6日中共軍機在台灣本島東南方活動,其航線已進入領海基線與台灣本島陸地之間的領空。
《華視》引述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的說法,中華民國宣稱的領海基線,屬於我們管轄權範圍;可是依照國際法的角度,它是有彈性的。
從2023年4月以及2024年5月的兩次「聯合利劍」演習,開啟了解放軍對於台灣本島和外島的大規模軍事圍島行動。
學者張競說到了重點:溫水煮青蛙。不論是文火、小火、大火、烈火,總之,這隻青蛙煮定了。按理講,這種「類封鎖」的煮青蛙足以「首戰即終戰」了,大家「熱切期盼」的這一天怎麼還沒到來呢?
原來解放軍志不在此
討論兩岸問題,台灣方面往往以台灣觀點出發,動輒埋怨大陸方面不瞭解台灣、解放軍欺負台灣人、共產黨率先挑起事端…,如果我們換位思考,也許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從政治上來看,大陸方面要打擊的是台獨分子,而不是廣大的台灣人民,究竟大陸方面必須考慮統一之後的治理問題,無論如何是不能丟掉台灣民心的。在這種情況之下,縮小打擊面把打擊物件限定在少數台獨分子,是個合理的做法。
換句話說,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針對掌權的台獨分子,而不是廣大的台灣人民。這種政治需求必然影響軍事行動,也就是「首戰即終戰」。雖然現代武器多「長了眼睛」,可以精準打擊台獨分子,而且迅速結束戰爭。
但在更多的情境之下,還是需要大規模火力覆蓋,例如打擊坦克集群、部隊營區或其它重要火力點,而本島人口密度極高,軍民混雜,必然傷及無辜,解放軍很難下死手。既然無法「決千仞之水、轉千仞之石」,那就拉長戰線,轉入不具決定性的游擊戰。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美軍。美軍是個跨不過去的一道坎,美中競爭不像美蘇競爭般的直接而又火辣辣,而是個緩慢持久的過程。若論軍事實力,解放軍一直沒有把握,如果連美軍都打不過,戰時美軍真派幾艘航母打擊群來到台海,還怎麼武統台灣呢?
2018年的美中貿易戰等於攤牌了,中國必須全方位正面硬槓美國,包括軍事。當然,美中兩軍正面對打不切實際,但在看不見的戰場上例如電子戰,兩軍多次對陣,儘管美中雙方均未公布電子戰過程,從結果來看,似乎美軍退卻的多。
即以中俄4架轟炸機巡航阿拉斯加附近空域可知,當時解放軍空軍2架轟-6K(一說轟-6G)各自攜帶2個大型RKL-800型電子戰吊艙,美軍出動2架F-35、2架F-16、以及加拿大2架F-18。
解放軍擺明的打電子戰,而美軍只能被動的打常規戰。結果是,中俄轟炸機編隊在阿拉斯加空域巡航了5個小時,最後是轟-6沒油了,只能返航。按常理講,美軍對付這4架轟炸機並不難,只要打開射控雷達嚇唬一番、甚至於電子干擾,被鎖定的轟炸機就必須遁走,否則就難看了。
此番轟-6可是外掛了電子戰吊艙,可見當時雙方的電子戰是如何的激烈。誰贏誰輸?看過程就知道。5個小時!如果轟-6真的那麼差,怎麼能待上5個小時?這次中俄來的是4架轟炸機,若在戰時,來的可是上百架,美軍還怎麼接招呢?
無論如何,在短時間之內是不可能把美軍驅逐出西太平洋的,需要時間的醞釀,讓美軍知難而退,大陸對台不得不以大國強兵之勢,拉長戰線、不尋求決戰,轉入漫長的游擊戰。
不具決定性的游擊戰
大概是受到八二三炮戰的影響,長久以來國軍已慣於打陣地戰,對於機動戰和游擊戰顯得極為陌生。大陸失敗的經驗過於遙遠,誰還在乎游擊戰呢?可笑的是,如今解放軍正是以游擊戰對付國軍,而國軍仍然躲在陣地裡面,只是武器變得比較高精尖罷了。
國軍絕對不能小覷不具決定性的游擊戰,因為其所重視的是過程,不是結果,而這個過程就會讓政客與國軍非常難受。
首先,游擊戰具有強烈的心理效應。游擊戰的心理效應表現在「說服」,說服國軍放棄戰鬥並使人民感到氣餒。
常理講,游擊戰是弱者的武器,本應是台灣對抗大陸的武器,但現在反過來,由大陸採取游擊戰對付台灣,效果更加可怖。因為游擊戰所要打擊的是軍隊與人民心理,逐漸瓦解軍隊和人民心理防線,在無形中打擊軍民的精神與作戰意志,進而消除軍民的抵抗活動,使其在麻痹中產生「不在乎、無所謂」的失望與自我放逐。
總之,麻痹就是要讓一個人對現狀徹底感到絕望。在戰鬥中殺死一個兵,只不過讓這支軍隊損失一個士兵而已,但是在精神受到震撼與鬆懈的人,就可成為恐怖病菌的傳播媒介,造成大面積的分裂、恐怖與鬆懈現象。精神和意志的軟殺傷,其影響力往往大於真實的武力使用。
第二,游擊戰往往以持久戰或消耗戰形式出現。游擊戰不重視決戰,而在於開闢第二或多個戰場,只強調小型戰鬥或戰術(軍演)的勝利,以蠶食方式積小勝為大勝。持續不斷的戰鬥(軍演)只是表象,是政治鬥爭的延續,其目的是要拖垮島內民心士氣。
不能小覷消耗戰,它像是溫水煮青蛙,不斷的削弱我方有生力量,而台灣體量小,必然禁不起消耗。由於沒有戰役和戰鬥的殲滅戰,拉長戰線將逐漸降低台灣在戰略上的主動。弱小國家如台灣和體量大的中國進行消耗戰,將會付出極大的代價。輕易就和大陸為敵,恐怕是台灣最大的失敗。
第三,游擊戰具有「階段性」與「仲介性」的特色。游擊戰只是個過程,最終還是要轉化成決戰的(首戰即終戰)。如果游擊戰能夠解決問題最好,那就不必流血流汗了,這取決於大陸方面,不在於台灣。當前,由許多軍演組成的游擊戰都不具決定性,但我們不能忽略大陸方面最終的目的:統一台灣。
不知道國軍面對解放軍游擊戰式的軍演還能撐多久,政客憑著一張嘴就可以把人民綁在台獨的戰車上,但最無奈無辜的,卻是廣大的台灣人民。
結論
體量大的解放軍以游擊戰對付台灣,絕對綽綽有餘。事到如今,我們的政客和軍方人士都該認真思考,到底咱們還要麻痹、被消耗到什麼時候?
確定的是,現在的情況不是最糟糕的,距離「首戰即終戰」的日子也許尚遠,但說不定哪天就變天了呢?國軍真的準備好「零日攻擊」了嗎?
更多《獨家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