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台灣的憤怒與烏克蘭的焦慮(張明睿)

中國外長王毅(右)24日在廣州與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左)舉行會談。
中國外長王毅(右)24日在廣州與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左)舉行會談。

張明睿/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秘書長

7月24日烏克蘭外長庫列巴在廣州與王毅會面後,傳出烏外長支持「台灣問題上…堅持一個中國內容」立場。消息一出,引起台灣網民憤怒,外交部也宣稱,烏克蘭新聞稿中並未提出,而是「中國片面的宣布」。庫列巴本人則在接受新聞採訪時,抽著菸說中國支持烏克蘭「主權與領土完整」的立場,但這一點洽是中國在2023年透過烏克蘭處境,將台灣主權領土,向國際社會巧妙表達他的歸屬。

理智中釋放憤怒

台灣情緒擾動有其根本原因。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便完全支持烏克蘭立場,實實在在地盡台灣所能的去援助烏克蘭,包括了各類軍民物資,甚至配合歐美對俄羅斯經濟制裁,將台商撤出俄羅斯市場,台灣所付出的代價是相當巨大。沒想到2年半的今天,卻仍遭受到烏克蘭無情的傷害。憤怒也屬常情。

台灣的付出是一種戰略成本,重要的是台灣想要什麼收益?台灣最希望的收益,便是讓台灣在國際社會中,能被承認具有合法地位,並依此身分進入各類國際組織。

台灣要能達到這個理想,首要面對的是「一個中國」問題。2016年後,台灣融入美國的戰略框架,美國選擇以「台灣關係法」為基礎的「一中政策」,強化對台灣的戰略與軍售、官方交流與議會政治的聯繫。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經說到,國際社會應將美國的「一中政策」作為典範,納入各國外交事務。美國是想通過聯盟,破除中國對「一個中國」的解釋權,並推送「台灣」進入國際組織,進而取得台灣戰略的主控權。

多年下來,美國對台灣的作為,大部分來自「參眾兩院」的推動,尤其在軍事戰略指導與軍售的質量上。參眾兩院的政治行為,可用「議會政治或議會外交」來表達,他屬於「民(意)間」的公民外交活動範圍。議會政治在國家象徵的角色有侷限,很還難觸及到「主權國家」的表徵,但這並不妨礙美台外交表象的熱度,與美國非重大承諾的兌現。

用美國模式來比較「烏克蘭」。在美國的歐洲戰略上,烏克蘭已經被塑造成戰爭代理人身分,並且被深度控制。烏克蘭所需的戰爭物資,是可以透過美國來統籌。在俄烏戰爭期間,如台灣雇傭兵犧牲、美國武器優先性移轉、經濟制裁俄羅斯等,不是烏克蘭能夠直接取求台灣,「美、烏、台」關係,美國是居中角色,烏克蘭與台灣的交流,多半局限在議會形式,並未超越美國的規則,如此,既不得罪中國,同時也反饋了台灣政治上的需求。

台灣付出的成本,其收益是依賴於通過美方獲取,而非烏克蘭直接給予。台灣對烏的收益,從理智角度來看,只不過是美國戰略框架下的一種附加價值。

庫列巴為何要選擇這個時候造訪中國

俄烏戰爭兩年多的時間裡,庫列巴從未訪問中國,並對其中立立場,還表達過不滿,但如今又為何到訪中國呢?從烏克蘭所面對的戰爭前景,應有三個重要的動態因素:

首先,是受到美歐國內政治不確定性影響。2024年7月10日北約峰會宣言,明確提出,每年400億歐元軍事援助的長期安全援助承諾。但民主國家受政黨因素影響,國家對外政策難以持恆,如歐洲荷蘭、法國、義大利右翼政黨,對於烏克蘭軍事援助的態度是消極的;美國共和黨川普,已經很清晰地說出,「24小時結束俄烏戰爭」,並諷刺澤倫斯基是最佳的推銷員。英國新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上台後即請澤倫斯基訪英,保證對烏克蘭的支持,然其財長卻聲稱保守黨「施政有計畫,經費卻無配置」。西方政治制度是不利對外政策的持久。

第二是烏克蘭在戰場防禦失利的影響。烏東的巴赫穆特與阿瓦迪夫卡城市被俄羅斯攻陷以後,俄軍同時向西、北、南三線發動攻勢,從7月29日俄烏戰場態勢圖來看,俄軍已經逼近行政邊界的大沃諾西爾卡、紅軍村、君士坦丁諾夫卡等重要城鎮;烏軍總指揮官塞爾斯基則進一步表示,俄軍將在年底前,將兵力由目前的52萬人,增加到69萬人,俄軍戰場上不但優勢明顯,動員數量仍在攀升。烏軍去年扎盧日內提出50萬人徵兵需求,為議會否決,今年5月間,烏軍新動員兵力5萬人,其中受刑人約占半數,顯示質量不足;在扎波蘿熱州,胡里艾伯勒地區,烏後勤部隊由「團改旅」擴編,俄軍認為烏軍正為大規模反攻作準備,效果有待觀察。

第三是受到國際社會對俄烏戰爭要求停戰、止戰倡議的影響。2023年俄烏戰爭一周年,中國提出12點和平倡議,並展開第一次和平溝通之旅,停戰、止戰政治解決呼聲逐漸擴散,在歐洲,法國、瑞士相繼召開和平會議,在亞洲,中國與巴西在5月發表了共同聲明,還提出「戰場不溢出、戰爭不升級、戰事不拱火」三原則。

7月27日庫列巴離開中國到香港訪問,同時中國派出和平特使李輝,到巴西、印尼、南非展開第四次和平溝通之旅。在和平行動過程中,美國川普團隊、俄羅斯總統普丁、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相繼表達和談條件,現任基輔市長克利欽科提出「土地換和平」呼籲。澤倫斯基在7月28日接受日本廣播協會訪問,說出11月底以前制定「和平行動計畫」,並將領土主權完整這部分納入討論,做好與中方會面的準備。俄烏戰爭「對話談判政治處理」氣候逐漸形成。

從庫列巴訪問中國時機上觀察,烏克蘭面臨戰爭的三大變數,每一個變數,烏克蘭皆面臨「被動」壓力,如何化被動為主動,爭取烏克蘭最大利益是烏方重心。

如何保持烏克蘭領土主權完整部分,是獲取中國支持的主要重點,烏克蘭會說出在台灣問題上,支持一個中國立場,是一種利益交換,其重要性不是台灣對烏軍援、經援、或制裁俄羅斯可比擬,更何況台灣支援與否,美國仍是影響的關鍵要素。所以台灣除了憤怒之外,如何能從烏克蘭的決策與行動,爭取國家利益所展示的經驗獲取,反而對台灣的收益更大,思考應更為理智!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