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不平/尹錫悅親美政策的困境對台灣的啟示(蔡鎤銘)

圖/獨家報導編輯部製圖
圖/獨家報導編輯部製圖

獨家報導 蔡鎤銘/評論

近年來,南韓政治風起雲湧,尹錫悅政府上台後一系列外交政策的轉變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強調與美國的緊密同盟、對北韓的強硬立場,使得南韓政府在國內保守派中得到支持,然而,這一政策路線也伴隨著各種挑戰和困境。從國內政治的挑戰到國際外交的壓力,尹錫悅政府面臨著眾多難題。本文將探討尹錫悅政府的親美政策所面臨的多重危機,並將這些挑戰與台灣的外交政策做一番比較與啟示。

國內政治挑戰

  1. 國會選舉困境

4月11日揭曉了南韓第二十二屆國會議員選舉結果,在300個席位中,執政黨國民力量及其附屬政黨僅獲得108席,勉強守住了避免尹錫悅被彈劾的100席警戒線,而最大的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及其附屬政黨,則贏得了175席,形成了對南韓執政黨的壓倒性優勢,毫無疑問,南韓總統尹錫悅遭遇了慘敗,他在剩餘任期內,將持續面臨來自在野黨的強大制約,成為了所謂的跛腳總統。

  1. 支持率下降

尹錫悅政府面臨的另一個嚴峻問題是支持率的持續下降。對尹錫悅政府而言,慘敗原因包括物價上漲、第一夫人金建希涉及名牌包事件、大蔥價格言論引發風波、以及強行任命官員等爭議。這些問題使他在國內受到反感,因此應對這些問題才是尹政府自救的關鍵,而改善中韓關係可能不是首要任務。另外,強硬的對北韓政策未能有效應對來自北方的威脅,反而引發了更多的挑釁行為。同時,國內經濟問題和政策執行不力也削弱了民眾對政府的信任。這些因素導致尹錫悅的支持率下滑,進一步削弱了其執政基礎。

  1. 尋求朴槿惠支持

尹錫悅政府已試圖改善形勢,包括尋求前總統朴槿惠的支持。在朴槿惠家中停留約30分鐘後,朴槿惠公開表態支持尹錫悅。此舉被視為尹錫悅試圖借朴槿惠聲望提升支持率的一部分。此外,韓方作為主辦國,中日韓三國於5月26日和27日在首爾舉行三國高峰會,本次高峰會也將是時隔4年5個月後再次召開的中日韓領袖會議。中日韓同意加強經貿合作,促進人員交流,重啟擱置多年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建立安全的供應鏈。會議氣氛看似平和,不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表示,對於日本、南韓強化與美國的安全夥伴關係,中國感到不安。這足以顯示,尹錫悅政府正在尋求中國的支持,以解決朝鮮半島問題,但不見得是為了修復中韓關係。

國際外交困境

  1. 被G7冷落

儘管尹錫悅積極維護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但在2024年義大利舉行的G7會議上,南韓並未被受邀參會。這一出乎意料的冷落顯示出南韓在國際重大會議上的影響力有限。尹錫悅原本希望通過強化美韓同盟來提升南韓的國際地位,但現實卻是,南韓在全球舞台上的話語權仍然受到限制。這一情況讓南韓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外交策略,尋求更為多元的國際參與方式。

  1. 與中國的關係緊張

尹錫悅政府的親美政策導致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逐漸緊張。南韓的經濟高度依賴中國大陸市場,而政治上的疏遠可能會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中韓關係的惡化讓南韓在地區內的外交平衡受到挑戰,進一步影響了南韓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這一局面迫使南韓在經濟利益與外交政策之間尋求新的平衡點,以避免對國內經濟造成長期損害。

地緣政治挑戰

  1. 北韓挑釁與軍事對峙

北韓近期的一系列挑釁行為,包括空飄大量掛有穢物和垃圾的氣球戰、電磁波干擾和短程彈道飛彈試射,加劇了南韓的安全壓力。尹錫悅6月4日批准全面中止2018年簽訂《9.19軍事協議》的全部效力,並通報北韓後即刻生效,南北關係進一步惡化。朝鮮半島局勢的緊張讓南韓的安全環境變得更加複雜和不穩定。尹錫悅政府的強硬對北韓政策並未取得預期效果,反而激化了雙方的對立,增加了地區不穩定因素。

  1. 普丁與金正恩簽署共同防禦協議的威脅

6月19日,俄羅斯總統普丁24年來首次正式訪問北韓,與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會面,並簽署了共同防禦協議,提供「在協議一方遭受侵略時的相互援助」。普丁稱其為「突破性文件」,但「侵略」一詞的含義模糊,留有很多解釋空間。

由於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而遭到國際孤立,急需軍火援助,北韓在此背景下向俄羅斯輸送了約10,000個貨櫃,可能包含多達480萬發炮彈。在普丁訪問期間,北韓表態全力支持俄羅斯的烏克蘭戰爭,雙方還計劃在反制制裁方面加強合作。

兩國不斷擴大的夥伴關係可能導致俄羅斯向北韓提供從食品到軍事技術的各種援助。普丁呼籲加強合作,以對抗西方制裁,並指責這些制裁是西方維持霸權的手段。

這份協議增加了對南韓的威脅,迫使南韓在安全和外交政策上面臨更大挑戰。同時,親美的南韓考慮直接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以應對北韓與俄羅斯的聯盟,這將標誌著其政策的重大改變。俄羅斯對此表示不滿,普丁警告南韓,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將是「一個大錯誤」,並威脅將作出不利於南韓的決定。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正在加劇,首爾加強與美國和日本的軍事協調,而平壤則進行更多導彈測試,進一步挑戰地區穩定。

  1. 美中博弈的壓力

美國企圖在朝鮮半島引爆戰爭,以達到其在亞太地區的戰略目標,而中國大陸則竭力避免這一情況發生。在美中兩國的博弈中,南韓處於尷尬的位置,既要維持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又要應對來自中國大陸的壓力。這使得南韓的外交政策陷入兩難,難以在國際舞台上找到清楚的自我定位。尹錫悅政府必須在大國博弈中尋求一條既能保護國家利益,又能保持外交靈活性的道路。

對台灣政府的啟示

台灣政府在外交上也強調與美國的緊密同盟,然而尹錫悅政府的困境為台灣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1. 平衡外交政策

過度依賴單一國家可能會喪失外交自主性,又得面臨隨時被拋棄的風險。台灣應在強化與美國同盟的同時,積極拓展與其他國家的多邊關係,避免被孤立。

  1. 處理與中國大陸的關係

儘管台灣與中國大陸之間存在複雜的歷史和政治問題,但完全疏離中國大陸可能對台灣經濟和安全帶來負面影響。台灣應該尋求在保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保持一定程度的對話與交流。

  1. 國際參與與影響力

台灣應該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和會議,爭取更大的國際支持和影響力。同時,需要靈活應對國際局勢變化,避免被忽視或排除在重要會議之外。

  1. 應對地緣政治挑戰

在美中兩國的博弈中,台灣應該保持謹慎,避免成為大國之間的棋子。積極推動和平解決爭端,維持地區穩定。台灣也應該加強自身的國防能力,提高自主防禦能力,以應對各種安全挑戰。

結語

總結來說,尹錫悅政府的親美政策所面臨的多重危機為台灣提供了重要的警示。台灣應從中汲取教訓,維持外交政策的平衡,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國家,以確保外交自主性。與中國大陸保持一定程度的對話和交流,以維護經濟和安全利益。同時,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和會議,提升國際影響力,靈活應對國際局勢變化。面對美中博弈,台灣應該謹慎行事,避免淪為大國之間的棋子,推動和平解決爭端,維持地區穩定,並加強國防能力,以應對各種安全挑戰。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