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政治不只有眼前茍且 更有史冊人

本來在11月15日已經達成共識的國民黨、民眾黨,竟然在起初商定的11月18日公布藍白合結果的前夕再起紛爭,為了民調的「誤差范圍」爭論不休,將科學問題扭曲為政治問題,讓人大跌眼鏡。
本來在11月15日已經達成共識的國民黨、民眾黨,竟然在起初商定的11月18日公布藍白合結果的前夕再起紛爭,為了民調的「誤差范圍」爭論不休,將科學問題扭曲為政治問題,讓人大跌眼鏡。

鄧峰/鄧峰為香港01評論員

2024大選候選人登記申請只剩下最後3天的時間。本來在11月15日已經達成共識的國民黨、民眾黨,竟然在起初商定的11月18日公布藍白合結果的前夕再起紛爭,為了民調的「誤差範圍」爭論不休,將科學問題扭曲為政治問題,讓人大跌眼鏡。

現在已到了最後關頭,全在一念之間。國民黨與民眾黨,侯友宜、朱立倫和柯文哲能否達成共識,挽救已經瀕臨破局的藍白合,既事關已經運行30多年的台灣民主會否再次被侵蝕,又直接影響未來4年乃至更長時間台海和平與台灣民眾的福祉。

人在做,天在看。比政治人物短時間內的一己之私與得失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的得失,是後世人心的評說。有時候,一旦作出錯誤選擇,將再無挽回餘地。台海上空已經籠罩在「兵凶戰危」的影響之下,人心正在思變,怎麼選擇,考驗藍白諸公。

難道台灣甘心重蹈當年陳水扁覆轍?

筆者早已不厭其煩地寫過多次,藍白合是當前台灣形勢下的理性選擇,既是對台灣希望政黨輪替的6成民意的積極回應,符合人心所向,又是落實民主精神,防止民進黨將一人一票下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精神,扭曲為少數人以民主之名奪取大權。

賴清德只有3成多支持率,自稱「務實台獨工作者」的他與大陸國台辦眼中的「台獨頑固分子」蕭美琴搭檔,注定只會進一步滑向在整個台灣選民群體中只屬於少數人的基本盤選民。如果他們像2000年陳水扁那樣因為競爭對手鷸蚌相爭,而靠少數人支持僥倖獲勝,勢必讓台灣民主再次承受「少數人奪權」的後果與危害。

民主本是多數人統治和保障少數人權益的合理結合,如果異化為「少數人奪權」,那多數人的訴求將容易被漠視,被推上大位的總統不再是全民總統,而是少數人總統,難以防止他不會拿全民的福祉作為代價,去酬謝本是少數的基本盤選民。2000年陳水扁漁翁得利帶給台灣的傷痕至今仍未撫平,難道台灣甘心重蹈覆轍?

台海和平恐怕已經不起「賴蕭配」的衝擊

相信不少台灣人會記得1996年台海危機所造成的心理衝擊,賴清德曾說自己便是因為那場危機決心棄醫從政,可遺憾的是,他並未以史為鑒。他吸取歷史經驗的策略是像當年李登輝、陳水扁和過去7年多的蔡英文那樣,對台海複雜的歷史和現實視而不見,不惜進一步刺激大陸,拿2300萬民眾的福祉作為他的政治賭注。

政治是平衡與妥協的藝術,政黨輪替與適時糾錯會讓政治健康發展。馬英九當年正是對陳水扁的糾錯和平衡,同時與大陸、美日都保持和平友好關係,才讓台灣左右逢源。在經過蔡英文7年多任期的影響,台海局勢不斷重回李登輝、陳水扁時期的冰冷、僵持、對抗狀態。從昔日「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到去年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大陸群情激憤,武統情緒高漲,說明大陸社會對台強硬聲音已經明顯上升。台灣社會則在民進黨的「去中國化」和「聯美抗中」政策影響下「反中」氾濫。

近年來,大陸民族主義情緒和台灣民粹主義已在互相激化,兩岸關係到了經不起衝擊、折騰的危險地步。賴清德和蕭美琴的「獨上加獨」說明他們對風險置若罔聞,他們毫不在意進一步激怒大陸,他們的兩岸政策大概率會比蔡英文時期更加滑向「聯美抗中」,兩岸關係和台海局勢有很大可能被推向對決和失控的危險邊緣。

今年9月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警示「如果台灣能避免去談台獨這件事,避免激怒大陸,就能維持現在情況」言猶在耳。時異勢殊,當前兩岸面臨不同於1996年台海危機的現實,急於對決的結果是既會嚴重妨礙大陸改革開放事業與和平發展際遇,又會把台灣推向「兵凶戰危」的絕路。

兩岸問題錯綜複雜,是過去一百多年尤其是1949年兩岸分治以來歷史和現實交織的結果,複雜問題不能幻想簡單解決方案。兩岸問題若想有一個惠及兩岸人民的理想解決方案,只能依賴時間力量,讓兩岸問題在未來恰當時候,因為人心的改變而水到渠成。如果不想俄烏戰爭、以哈衝突的血淋淋教訓在台海上演,那麼眼下大陸和台灣最急迫的事情,就是防止各自內部狹隘激進的民粹聲音相互刺激,以致惡性循環。

民進黨在蔡英文時期的執政並未贏得多數人心,如果「賴蕭配」因為藍白不合漁翁得利,既是對希望政黨輪替的6成民意的赤裸裸侵犯,背離民主精神,又會讓台灣在蔡英文8年已經帶偏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屆時,被民進黨刺痛的大陸民族主義和台灣的民粹主義、台獨路線狹路相逢,量變引起質變,彼此都難有轉圜餘地。

藍白雙方都應該學習美國、法國的經驗。2020年當「麻煩製造者」川普欲想競選連任,重複4年前僥倖獲勝故事,美國在野力量進行有效整合,一些本是對手的政治力量為了反對川普冰釋前嫌,美國最終成功消除巨大的不確定性。2002年法國總統大選時,當極右翼政黨民族陣線創始人讓•瑪麗•勒龐突然冒起,法國政界和民間進行有效動員與合作,最終將極右翼捲土重來的風險擋在愛麗舍宮之外。

政治人物要對歷史負責,不可利欲熏心、瞻前顧後

藍白雙方「合則兩利,分則兩敗」,如果眼看台灣民意被背離、民主精神被扭曲、台海和平被不斷推向危險深淵而不勇敢站出來,小心會犯下歷史錯誤,將來追悔莫及。

在國民黨、民眾黨的支持者中,不論藍白合是成局還是破局,都會有一部分人對必然存在的妥協和讓步心存不滿,進而給國民黨和柯文哲帶來壓力。這其實是正常現象。置身於錯綜複雜的政治現實中,怎麼選擇都會招致一些人的不滿。問題的關鍵從來不在於選擇是否讓一些人不滿,而是什麼樣的選擇最合乎台灣整體利益。

一個政治人物,不是只有眼前利益,不是只有當下的糾纏,更有史冊裡、人心裡的得失。與其左右不討好,瞻前顧後,不如從台灣整體福祉作出選擇,無愧歷史與人心。

茲事體大,關乎民主精神、關乎台海和平、關乎2300萬人福祉,藍白雙方豈能瞻前顧後,利欲熏心,被眼前的爭吵和一時的得失束手束腳?為了將來問心無愧,為了不至於未來在史冊裡、人心裡留下罵名,藍白雙方不要回頭,不要怕,放下私利,勇敢往前走,共同為台灣探尋更好未來,在你們身後,一些人因為短視和私利的不滿終將化為烏有,但經過時間檢驗的世道人心,終會記住你們在今天的勇敢選擇。

(作者鄧峰為香港01評論員,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獨家報導》同步刊登)


更多《獨家報導》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