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昨(27)日公布,4月景氣燈號,在疫情衝擊下,連續2個月亮出代表「趨弱」的黃藍燈,並且領先、同時指標持續下跌,受到疫情干擾,展望經濟前景還是趨於保守。
國發會表示,4月景氣燈號續亮黃藍燈,綜合判斷分數則減少1分,降至19分,觀察景氣燈號9項構成項目,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由黃藍燈轉成紅燈,分數增加3分,但工業生產指數由黃紅燈轉成綠燈、製造業銷售量指數由綠燈轉呈黃藍燈,分數各減少1分,而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由綠燈轉乘藍燈分數減少2分,其餘5項燈號不變。
國發會分析,根據主要國際機構預測,不論先進國家還是新興國家,今年經濟表現都不是很好,這將進一步反映在台灣的出口、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等指標。但製造業也有好消息,如資訊電子業一直不錯,因為有5G、物聯網等新興運用支撐,加上遠端商機崛起,帶動伺服器、筆電等需求,4月工業生產指數的燈號雖是退步,仍亮出代表「穩定」的綠燈。
至於內需,國發會指出,疫情爆發後,政府宣導民眾不要群聚、常戴口罩,影響消費意願,使得零售餐飲等直接與間接民生相關的業別明顯受衝擊,如今台灣疫情漸漸平息,街上餐廳、百貨又見到人潮出籠,政府也推動振興措施,相信隨著政府刺激內需政策上路,相關行業營收會跟著好轉。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4月景氣領先指標已經連續6個月下降,累計跌幅6.92%,和上月相比,跌幅有擴大趨勢,反映整個經濟情勢往下走。
國發會說明,景氣燈號是全面性指標,不單只看產業面,還涵蓋就業、金融情勢、外貿等,展望整體景氣,不會突然好轉,到目前還是要保守看待。
國發會說明,除了不同業別復甦節奏不一樣,國際疫情後續發展未明,主要國家逐步解封、重啟經濟,但消費、投資及生產活動,短時間內還無法回復到疫情前的水準,加上美中貿易戰等影響,政府將持續密切關注對台灣的影響,並妥善因應。
國發會表示,未來景氣充滿不確定性,但政府正籌備刺激國內消費;活絡商圈等振興措施,並加速推動投資台灣三大方案、提升公共建設執行率等,有助於穩定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