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台佛教交流,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率團高雄佛光山參訪!

圖說:本性法師(右四)應佛光山方丈心保大和尚(右三)之邀,於2023佛光山海內外徒眾講習會上講話。(上趣創意延展有限公司提供)

〔勁報-記者蔡宗武/高雄報導〕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本性法師及副會長如妙法師,率福建省佛教教育界人士赴臺灣考察交流團,9月7日至12日走訪中華佛寺協會、高雄佛光山叢林佛學院、高雄文殊講堂、新竹玄奘大學、法鼓山中華佛研所、靈鷲山三乘佛學院、桃園圓光佛學院、汐止彌勒內院、慈航菩薩紀念堂、中國佛教會等佛教教育場所與人士,抱著結緣與分享、學習與取經的態度,希望加強閩台佛教教育的專業化交流。

赴臺考察交流團成員包括團長福建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莆田廣化寺方丈、福州開元寺方丈本性法師;副團長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福建佛學院副院長如妙法师;副團長福建佛學院院長助理、福建佛學院教務長寂相法師;秘書長福建佛學院院長助理、福州崇福寺方丈寬銘法師等8人。

本性法師在疫情前曾多次走訪臺灣,如護送西安佛指舍利赴台供奉瞻禮、赴台參加世界佛教論壇之分論壇等,對臺灣的佛教教育印象深刻,也曾走訪圓光佛學院、法鼓山中華佛教研究所、佛光山叢林學院、玄奘大學、南華大學等;然世事無常,疫情期間,本性法師曾經有幸親近過的臺灣佛教界幾位大長老,如淨心長老、淨良長老、了中長老、圓宗長老、星雲大師等先後示寂往生,本性法師心中雖感悲痛,但當時無法前來送別一程,利用此行特走訪佛光山、光德寺、日月禪寺、玄奘大學、彌陀寺,在各長老的舍利或聖像前禮敬、上香,以表感恩及深切緬懷。

圖說:本性法師(左)致贈親自書寫墨寶予佛光山方丈心保大和尚留念,加強法誼。

考察交流團此行的重頭戲是9月8日抵達佛光山參訪,由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在大雄寶殿率眾接駕及帶領前往禮敬與緬懷星雲大師,另參觀佛光山典藏的各版本藏經等,為已創立40年的福建佛學院取經。本性法師應佛光山方丈心保和尚與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之邀,於每年召開一次的千餘人全山徒眾大會上開示,讚歎星雲大師對佛教教育的重視與提升。並向在場的佛光山退居方丈心定和尚、心培和尚行禮致意。

考察交流團亦在佛光山叢林學院與慈惠法師等進行座談,慈惠法師認為,大陸學院的僧源也漸而不足,建議可以多辦居士教育,居士教育辦好了,居士信仰增強了,出家的就會增多,當年佛光山就是這麼走出來的。

本性法師一行也在高雄文殊講堂與慧律法師交流佛教教育議題,慧律法師認為,教育是百年大業,教育者要有拋開名利,犧牲奉獻精神,雖然學僧就靠學院幾年學習,只是階段性學修,難於特別成就什麼,但要給個機會,給個因緣。談到閩台佛教的淵源關係,慧律法師說,海峽兩岸法脈不二,都是一家人,並與本性法師共勉,強調要心包太虛,把生命投注於全人類,也勉勵本性法師跟著佛陀的足跡,扛起歷史與時代的責任。

在中華佛寺協會,考察交流團與秘書長林蓉芝等進行座談,因少子化關係,現在出家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臺灣學院僧源明顯不足,她認為現代僧教育,培養學僧社會責任感很重要,兩岸佛教教育可以多交流,臺灣學院也可以開放招收大陸學僧前來學習。

在高雄文殊講堂,本性法師一行與慧律法師交流佛教教育議題,慧律法師認為,教育是百年大業,教育者要有拋開名利,犧牲奉獻精神,雖然學僧就靠學院幾年學習,只是階段性學修,難於特別成就什麼,但要給個機會,給個因緣。談到閩台佛教的淵源關係,慧律法師說,海峽兩岸法脈不二,都是一家人,並與本性法師共勉,強調要心包太虛,把生命投注於全人類,也勉勵本性法師跟著佛陀的足跡,扛起歷史與時代的責任。



圖說:玄奘大學董事長性廣法師(左六)、中華佛寺協會林蓉芝秘書長(左二)與本性法師(右四)一行合影留念。

在玄奘大學,本性法師一行與玄奘大學董事長性廣法師等就教育與社會責任、科學素養交換意見,性廣法師介紹玄奘大學在生命禮儀、階級反轉上的課程教學與現實實踐,還介紹成立不久的臺灣佛教研究中心,並帶本性法師一行參觀體驗玄奘大學的VR體驗室,希望福建的法師與學僧能到該大學交流與進修。

在法鼓山僧伽大學,方丈果暉大和尚帶領大學骨幹與本性法師一行座談,就心靈環保、學科設置、課程安排、社會責任、國際弘法等進行交流,並帶領本性法師一行參觀開山紀念館、大學校區;果暉法師讚歎福建佛學院的辦學成果,本性法師讚歎法鼓山中華佛教研究所、僧伽大學的學風與道風,希冀雙方加強交流。本性法師還與法鼓山退居方丈果東長老相見甚歡,共同回憶起長老當年應邀出席在福州舉辦的“首屆海絲佛教福建論壇”的場景。



圖說:靈鷲山開山方丈心道長老(中)在禪堂與本性法師(右四)一行合影留念。

在靈鷲山,開山方丈心道長老率眾迎接本性法師一行,就佛教教育的國際化、南北傳佛教教育交流、閩台佛教共同推動漢語系佛教走向世界等議題進行交流。心道长老表示,兩岸都是一家人,他经历战争,知道和平的珍贵。心道法師還特以火鍋素齋招待本性法師一行,他說火鍋象徵著溫暖。本性法師讚歎靈鷲山在南北傳佛教交流上所取得的成果,並表示閩台佛教同根同源、法乳一脈,希望加強閩台佛教在佛教教育上的交流與合作,增進法誼法情。

本性法師為此行進行總結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走訪臺灣佛教教育場所與人士,是抱著結緣與分享、學習與取經的態度,就傳承與創新、入世與出世、神聖性與世俗化、信仰與學術、學院叢林化與叢林學院化、全球化浪潮與國際化辦學、僧伽教育與社會責任、僧伽教育與科學素養、閩台佛教教育的交流與合作、現代化社會中佛教教育的機遇與挑戰等十方面內容,與臺灣佛教教育機構與個人進行互動交流。

本性法師也對臺灣佛教教育發表深刻的感受,他表示閩台佛教同根同源,無論老朋友相見或新朋友相識,都是一見如故,法脈一家、法門一家、閩台一家、兩岸一家,互相交流活動的主題,非常專業,對加強閩台佛教教育界拓展多元教學與拓寬僧才專業教學視野等受益匪淺。

其次,閩台佛教僧伽教育在課程安排設置上有極多近似處,尤其在中國佛教宗派課程教學及漢語系佛教經典課程教學上;臺灣佛教院校在特色教、研、學上,有自己的特點,對本寺院本學院特色的傳承極為重視;臺灣佛教院校在教、研、學上,非常重視學僧的對外交往能力培養。

此外,臺灣佛教教育一直在借助社會高校師資與學位資源進行辦學,國際化的路子走的比較成功,但受限社會少子化等原因,臺灣佛教院校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僧源不足問題。

本性法師最後提出幾點提議,包括加強閩台佛教教育的師資交流、學僧交流;加強閩台佛教教育的交流合作,如設立閩台佛教教育的交流合作平臺;加強兩岸佛教教育的交流合作,如設立兩岸佛教學院院長論壇;以閩台佛教教育交流合作為抓手,共同提升閩台佛教教育的師資與學僧綜合素質,共同推動漢語系佛教進一步走向世界。

(圖/上趣創意延展有限公司提供)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