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一生張愛玲百歲冥誕 Google首頁紅白玫瑰紀念

張愛玲的作品不多,但部部經典,包括《金鎖記》、《傾城之戀》、《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小團圓》,大師導演李安的《色戒》也是改編張愛玲作品。(圖取自維基百科)

文:吳郁涵|圖:編輯部

年適逢張愛玲百歲冥誕,Google也來紀念這位奇女子,打開搜尋引擎發現一名女子穿著旗袍,旁邊還綻放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今年適逢張愛玲百歲冥誕,Google也來紀念這位奇女子,打開搜尋引擎發現一名女子穿著旗袍,旁邊還綻放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圖取自Google首頁)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在上海公共租界出生,原名張煐,後來因入學需要,母親以英文名Eileen譯音,易名愛玲。她一生漂泊於天津、上海、香港、美國,見證了中國近代史,1995年9月因為心血管疾病,在美國加州洛杉磯公寓過世,享壽74歲,而友人依她遺願,在她生日當天灑骨灰於太平洋,結束她傳奇一生。

張愛玲的作品不多,但部部經典,小說描寫男女之情,總是一針見血,讓人回味無窮。經典名句包括:「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代表作品包括《金鎖記》、《傾城之戀》、《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小團圓》,大師導演李安的《色戒》也是改編張愛玲作品。

張愛玲百歲冥誕,母校香港大學舉辦「百年愛玲,人文港大」文獻展。國內文化界也推出紀念活動,聯經出版「色,戒:從張愛玲到李安」,皇冠出版「張愛玲往來書信集」,舞蹈界推出根據張愛玲同名小說改編的舞作「紅玫瑰與白玫瑰」

張愛玲在台港享有盛名,但在大陸文壇受重視的情況反而經歷波折。她於1940年代在上海就已經成名,1952年離滬赴港,1955年到美國定居;張愛玲的創作不符合中共政權下的主旋律,就此在大陸消聲匿跡。

但陳子善發現,即使是在那樣的年代,張愛玲也不是完全消失的。他在1950年代,中國科學院一名文學研究的人員,曾將美國媒體上對「秧歌」的書評摘要,作為官方的內部參考之用。而陳子善七八年前在舊書攤上拿到了這份資料。

1960年代,一本公開發行的「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則把張愛玲歸為鴛鴦蝴蝶派作家,直到1980年代,中共改革開放,文學領域也得到鬆綁。

陳子善表示,第一個重新提起張愛玲的,是作家姚雪垠。1980年初,學術刊物「社會科學戰線」上刊登了他的書信,其中說,中國現代文學史的研究,「上海的女作家應該提到張愛玲」。

柯靈撰寫的「遙寄張愛玲」有著更大影響力。這篇文章1985年先刊登在「香港文學」雜誌,兩個月後刊登在北京的「讀書」雜誌,隨後上海「收穫」雜誌也刊登,後兩者立刻對大陸重新閱讀張愛玲發揮很大的影響力,各種散本陸續出現,並在1992年,大陸終於有了第一套張愛玲授權的全集,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

陳子善說明,張愛玲是特立獨行的女作家,最可貴的是她用自己與眾不同的方式,去寫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愛情,且在那樣的年代,不寫帝王將相、不為當權者歌功頌德,這是了不起的;即使後來她寫了以張學良為本的「少帥」,但寫的仍是愛情,也寫了自己。

他期待,年輕一輩的研究者能不斷使用新資料,對張愛玲有新的看法。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