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豪毅(台北報導)|圖:資料照片
潛艦國造案現於台船公司趕工,傳出多位韓國專家因洩密潛艦敏感資料給台灣遭韓政府召回逮捕,台船日前發布新聞稿澄清,指本案為自行設計,沒抄襲他國潛艦技術,不過新聞稿內透露先前未曾公開的資訊,讓軍事專家看了「觸目驚心」,今(9)日提醒台船應注意保密。
日前媒體披露,海軍委託台船公司的潛艦國造案,傳出多位韓國專家疑涉將韓國張保皋級潛艦設計技術與文件交付台船,導致韓國專家全數被召回,多位韓國專家還因此逮捕,韓國可能面臨德國天價求償,連帶影響台灣進行到一半的潛艦國造案。
為此,台船公司發布新聞稿表示,「一、本案構型不同,我方排水量為2000噸級,韓方排水量為3000噸級,各項裝備、舵翼型式配置均不同,完全沒有抄襲問題。二、本案設計是由台船自行設計,經過技協G L公司協助完成,完全未採用任何一個國家的藍圖」。
由於潛艦國造案十分敏感,軍方對外不僅口風嚴密,台船也從不對外說明任何訊息,就連開工典禮等都以保密為由拒絕媒體採訪,然而這份新聞稿內卻首度證實我方建造中潛艦為2000噸排水量,技術協助為GL公司,讓追蹤潛艦國造多年的軍事記者均為之側目。
對這份新聞稿,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以「觸目驚心」形容。他指出,所有正在研製中之艦艇,其設計噸位、設計過程、合作單位以及使用裝備與配件,都是敵對者希望獲得之重要資訊;此外,依據新聞稿內容,對比相關媒體報導資訊,還可用以檢證查驗情報資料可靠性。
「多說不如少說」,張競強調,台船公司藉由揭露作業實際狀況來駁斥媒體報導內容,到底有無必要,新聞稿執筆者必須仔細思考清楚,核定新聞稿亦要審慎檢視。他提醒,新聞稿中所有遣辭用字務必注意軍機保密,也要在發佈新聞稿前,專程將內容會知委託研製機關,先行審查是否有洩密疑慮。
曾任教三軍大學戰略學院的張競表示,從新聞稿內容解析情報,是情報機關傳統作業項目,從公開情報(OSINT:Open Source Intelligence)判讀解析重要環節,他認為,台船發佈新聞稿處處漏洞,實在不是好現象,呼籲應儘量簡約用詞,勿輕率透露研製作業資訊,才是正確處置應變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