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技術發光 寶熊漁具釣起全球釣客的心

董事長張良任

獨家報導文:張鐙勻 | 圖:編輯部

靠著工匠精神,寶熊漁具以Okuma這個品牌稱霸全球,每年生產出300萬顆捲線器、60萬支釣竿,其堅強的研發實力,讓日本老牌大廠島野、大和,都不得不舉起大拇指!

據估計,全球的釣魚人口至少破3億人。在這個相當於平均20個人中就有1人喜愛的平價休閒產業中,「Okuma」(寶熊漁具品牌)釣具,絕對是心中首選的夢幻精品之一。它不但曾被美國專業釣魚網站「Tackle Tour」評選為全美釣友心目中理想釣具品牌的第三名,還曾獲前總統陳水扁青睞,作為2001年出訪薩爾瓦多時致贈該國總統佛洛瑞斯的見面禮。2011年,英國知名的釣魚雜誌「Angler’s Mail」,更將Okuma熱賣產品「Trio銳傲系列紡車式捲線器」,評選為年度最佳釣具。
寶熊創立於1986年,是由一群對釣魚捲線器有豐富相關經驗以及高度工作熱忱的年輕機械專科工程師所組織創立的,經過30年的努力,如今以年銷售超過300萬顆捲線器、60萬支釣竿,市場遍及全球86個國家,以獨特Know-How,站穩全球釣具市場老三的位置,就連市場老大哥的日本品牌島野(Shimano)與大和(Daiwa)都不得不欽佩萬分。

迫於競爭,走上自有品牌之路

原本從事網版印刷工作的張良任,因為經常接觸到客戶要他協助為釣竿上色印刷的工作,使得他對製作精美的釣竿愛不釋手。
30年前的某天,有位朋友帶了一顆捲線器給他,「這麼一顆小東西,竟然有這麼多技術,我手繞一圈,裡面的線已經繞六圈,」從合金鍛造、齒輪結構,到表面鍍膜,內含一百多個零件,處處都是學問。因此,當下在志同道合的朋友鼓吹創業下,讓原本是釣魚門外漢的張良任,決定創辦寶熊,並將產品主力押在高端技術的捲線器上。
成立初期,寶熊資本額僅新台幣100萬元,相對於其他競爭對手來說真的是小企業,當時在台中地區,已有包括久陽、崑金、達金等主攻捲線器代工訂單的廠商,在市場太過飽和情況下,實在很難搶到訂單。迫不得已,寶熊走上了自有品牌之路,以日文拼音「Okuma」為品牌命名,並選擇擅長捕魚的北極熊為商標,象徵純潔,並能適應惡劣環境。
張良任的策略是採取臺灣廠商慣用的「品牌、代工並行」雙軌策略。一方面,先在大廠商較不重視的小型市場,讓自有品牌密集曝光。當「高CP值」(性價比)的產品逐步在釣客間建立口碑後,就有機會爭取到其他國際大型釣具製造商的訂單。
這樣的做法果然吸引了當時全歐最大的釣具製造商德國DAM,主動找上寶熊漁具代工。而寶熊也慢慢發展為DAM最大的海外代工廠,全盛時期,每年出口給DAM的釣具總額高達600萬美元。不過,由於Okuma品質漸被市場認可,並與DAM畫上等號,讓DAM備感威脅,屢屢表示要抽單。張良任開始將目標轉向美、日等新市場,以預防訂單流失的風險。
開拓美國市場時,為了建立品牌的知名度與信任感,張良任以只需付出約日系品牌7折的價位,就能買到同樣高檔的Okuma產品為訴求,並運用「永久免費維修」的超值服務來打動通路。
經過5年的努力,Okuma在美國的年營業額,從最初的20萬美元,翻漲到1000萬美元,成為日本廠商之外唯一攻占美國釣具市場的外國品牌。這場成功插旗美國的光榮戰役,也化解了DAM等國際大廠的抽單危機。

品牌再造,穩居全球第三地位

不過,在美國的開疆拓土,雖然穩住了公司的經營,卻無法將營收再次提升。2005年,Okuma在美國的年營收,已攀上1500萬美元的高峰,但品牌發展卻出現新的瓶頸。當時日系品牌紛紛降價,以抗衡Okuma「高性價比」的行銷策略。同時,在地的美國品牌,則因外包給中國大陸代工,價格較自產自銷的寶熊低廉。種種壓力襲來,寶熊也浮現獲利下降的危機。
為了找出解方,張良任開始尋找外援,時任臺灣精品品牌協會理事長的王文燦一針見血點出:「如果經營一個品牌,只能主打『性價比很好』的優勢,那麼這家公司日後一定會走向倒閉!」讓張良任恍然大悟。
於是,熊寶傾力展開品牌再造工程,經過詳盡的市場調查,確認Okuma釣具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是「dynamic」,再設法讓產品的設計、製造、包裝,以及行銷策略的規劃吻合「動態活力」定位。另外,熊寶也在技術上突破,研發出具備墮輪齒輪的捲線器,使捲線效率提高了25%以上,一舉打入全世界最困難的日本市場,正式宣告寶熊與Okuma邁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如今,熊寶的產量雖非全球最大,不過,Okuma卻位居中高階釣具市場全球前3大品牌,與在市場稱霸超過一甲子的日本島野、大和在國際釣魚用具市場分庭抗體,技術實力甚至超越日本對手,成為臺灣當之無愧的隱形冠軍。

看熊寶漁具怎麼贏?
不斷創新,努力在各層面創造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