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弘湘 | 圖:游弘湘 | 獨家報導1151期(7+8+9月份)
你認為,白內障是老化的正常現象?
許多潛在糖尿病患者不知道的是,如果在30歲時罹病,10年後,視網膜病變的機率是50%,30年後達到90%,如果不希望人生由彩色變黑白,糖尿病併發症的預防與治療,實刻不容緩。
當我們知道糖尿病是國人用藥的第一名,全台洗腎病人中有40%與糖尿病有關,再擴大到全球有3.82億人罹患糖尿病時,就必須正視其所引起的全身併發症,從頭的腦血管病變、眼睛的視網膜病變、心臟的冠心病、腎病及下肢的血管和神經病變,更因週邊血液循環得不好,而容易造成足部傷口的潰瘍,嚴重的更必須面臨截肢的命運。
針對糖尿病眼部相關併發症,歷練過長庚醫院眼科主治醫師、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眼科部醫師、美國CASEBEER屈光手術中心,除了西醫手術之外,在醫界更以中醫經絡針灸刺激穴位活化視神經技術獨步台灣、造福過無數因外傷車禍造成視神經萎縮的病人,目前為屏東市,大舜眼科院長的鄭醫師表示:「身為一個眼科醫師,對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及其併發症的眼部病變,台灣民眾不能夠輕忽,實在必須予以更進一步的關心。」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相關因子,必須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病人造成視力喪失的機率是25倍,遠大於沒有糖尿病者。時間,是個重要因素,也就是說假設是在30歲時患病,在10年後有50%的人會產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若時間拉長到30年後,則有90%的糖尿病患者會產生視網膜病變。
造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主要原因是小動脈、微血管及小靜脈尤其是微血管,因基底細胞膜的增厚、內皮細胞的受傷和增生加上糖尿病造成紅血球的氧氣傳輸力降低,血小板的黏稠度增加而造成容易聚集,導致微血管的阻塞;另一種的微血管病變,則是因為微血管管壁內側原來緊緻的內皮細胞破壞和外壁細胞的剝落而造成血管和視網膜的防護網破洞,導致微血管內一些脂蛋白滲漏到血管外而造成硬性滲出物的堆積,和視胞膜的水腫,若在眼球最重要的黃斑部附近,則造成黃斑部的囊狀水腫,想也會造成瀰漫性的視網膜滲出性病變,造成視力嚴重的影響。
當視網膜微血管的阻塞而造成視網膜缺氧時,就會引起一些不正常的新生血管產生,這些新生血管因沒有完整的血管構造所以容易造成出血,包括視網膜出血、過度增生,而突破視網膜的最內一層ILM時,就容易造成玻璃體出血,有些會更進一步會產生一些結締組織和血管混合的組織增生膜,容易拉扯到視網膜和玻璃體的構造,而造成視網膜剝離,這時就需做玻璃體切除術等的較複雜的手術,當然視力的預後就較不好。若這些新生血管在虹膜,就會造成嚴重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簡單來說,糖尿病造成血液缺氧,因此增生了許多不正常的血管、破壞了原有組織,出血產生黑點、視網膜剝離、青光眼,嚴重者更造成失明!談到這裡,您是否會很悲觀地認為,糖尿病病人產生視膜病變是否人生從此變黑白?答案在於:
1.還是在時間,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2.嚴格的要求自己固定量測血糖、利用方便的血糖機監控自己血糖值。
3.每三個月定期做視網膜檢查,並注意有無白內障的形成。
葡萄糖的分子量是180而水份是18,所以當葡萄糖升高一單位,就會吸取10倍的水分而造成細胞滲透壓的改變,水晶體的透明度受此而改變降低後,就形成了白內障。
一般認為,白內障是很普遍的老人眼疾,鄭醫師呼籲:「這就是民眾對於糖尿病忽視的主要原因!」對此鄭醫師提出嚴重警告,白內障的原因很多在此不多做論述,但是糖尿病病人常常把白內障是為老化的「正常」現象,這是嚴重錯誤的觀念。糖尿病病人,如果有白內障卻不去管它,後續將產生更大的病變而且喪失了治療先機。
現在視網膜雷射治療或是玻璃體注射藥物,對於早期的視網膜病變,會有很不錯的效果。白內障微創超音波乳化手術對於白內障的處理,因傷口較小,術後的效果也比以前提高了很多,重點是病人願意控制血糖和體重,不要抽菸,定時作息和定期運動。
鄭醫師建議慢走或是打太極拳,其他如氣功,他自己也很喜歡,可藉此放鬆心情,避免壓力過大。中國傳統的氣功已經證實可有效提高人體對氧氣的利用率,動作慢而且安全是很棒的養生運動。許多醫師喜歡打高爾夫,而或許是曾在日本擔任醫師,長期接觸東方文化,鄭醫師個人則偏好在公園散步及打太極拳。
目前內科醫師已普遍有共識,都會要求病人至少每三個月要轉診眼科醫師做眼睛檢查,糖尿病病人,只要願意多一點關心,人生也是可以變彩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