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研究院天文所主導,和美國哈佛大學史密松天文臺(SAO)、美國國家電波天文臺(NRAO)和海斯塔克天文臺 (MIT Haystack Observatory)合作的「格陵蘭望遠鏡」計劃,繼去年在格陵蘭架設天文望遠鏡後,進一步加入國際觀測計畫,未來可望觀測到大型黑洞。
格陵蘭望遠鏡口徑為12公尺,其前身為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及次毫米波陣列(ALMA;Atacama Large Millimeter/submillimeter Array)北美團隊所興建的原型機。該望遠鏡原型機完工後,在2011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同意將此原型機望遠鏡,提供給中研院天文所和其合作機構運用。
事後,中研院天文所決定將該望遠鏡放在海拔3200公尺高的格陵蘭峰頂站基地,格陵蘭望遠鏡計畫執行負責人,中研院研究員陳明堂透露,為了讓望遠鏡能適應當地酷寒環境,中研院天文所團隊主導改裝望遠鏡,並且跟哈佛大學「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完成望遠鏡的架設。
加入視界望遠鏡(EHT)計畫的格陵蘭望遠鏡,和夏威夷的次毫米波陣列、智利的阿塔卡瑪大型毫米及次毫米波陣列等電波望遠鏡相連,形成和地球直徑接近的陣列式望遠鏡,透過特長基線干涉測量法技術,讓各望遠鏡偵測同一個來自太空的訊號,雖然這些望遠鏡之間距離有數千公里遠,其影像解析能力比全球最強光學望遠鏡強上千倍,可觀測超大質量黑洞。
格陵蘭望遠鏡在去年底首度接收太空電波訊號,加入視界望遠鏡計畫後,預估可在1年到2年左右能取得黑洞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