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報導)【文/李順瑭 編譯|圖/編輯部】
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9月14日以17票贊成4票反對通過《2022年臺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這是自1979年4月美國國會通過《臺灣關係法》以來,美國對台關係最重要的法案。
輿論關注的焦點多集中於法案的一些具體條款,如4年間授權45億美元對台軍事融資;將美國多出的國防資源優先轉讓給臺灣;給臺灣以「非北約盟友」的待遇。法案還要求美國總統,若北京大規模升級對臺惡意行徑,對臺灣治理制度、領土完整產生重大影響,應制裁北京高層,最高可制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其實《臺灣政策法》最核心的內容,不在於那些具體條款,而在於法案直接挑戰美國的「一中政策」,使模糊的美國對臺政策有所清晰。
美國的所謂對臺「模糊政策」,就是,既幫助臺灣增強自我防衛,反擊中共武力侵犯的能力、支持臺灣爭取國際生存空間的努力,又不放棄「一個中國」政策,不承認臺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樣就將美臺關係限定在「一中」之內,美國對臺灣的任何支持,都被指責有違「一個中國」政策。世界上本來存在兩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美國被自我設限的「一個中國」所困惑,是從1979年與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開始,這一困惑歷經40多年,最終形成對臺模糊政策。模糊的結果,就是縱容中共對臺灣的欺凌,並影響美國東亞戰略的實施;一旦臺海爆發戰爭,難以指望美國派軍隊保衛臺灣。
原有的《臺灣關係法》無法解除美國的「一中」困惑,於是美國國會的有識之士,便提出超越《臺灣關係法》的《臺灣政策法》。例如,《臺灣政策法》要求美國政府澄清,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是唯一合法代表中國的政府,但未處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以及參與相關組織問題,也未含任何攸關臺灣主權的聲明。此外,美國不允許臺灣在聯邦機構內展示主權象徵符號,包括中華民國國旗或軍服,《臺灣政策法》要求美國國務卿,在法案生效90天內廢除限制臺灣的相關規定。法案還要求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的任命,比照美國駐外大使的提名程序,須經參議院確認同意,且職稱應由「處長」改為「代表」,使得美國以邦交國同等方式對待臺灣。
《臺灣政策法》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後,將送交參議院全體議員和眾議院審議,最後由總統簽字生效。國會議員中固然有人對法案提質疑,但通過法案的阻力來自白宮和國務院: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臺灣政策法》有部分條文令人擔心,他將與議員們溝通。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臺灣政策法》後,對媒體重申,美國對臺政策沒有改變,仍基於「一個中國」、美中三公報、六項保證和《臺灣關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