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巴契夫辭世:莫斯科低調致哀 西方讚和平貢獻

*前蘇聯總統米哈伊爾·戈巴契夫Mikhaïl Gorbatchev於1989年11月7日莫斯科。(圖片取材自美聯社AP)

文/李順瑭  編譯 |圖/編輯部

聯最後一位領導人米哈伊爾·戈巴契夫Mikhaïl Gorbatchev於8月30日晚間去世,享年91歲,他因對和平結束冷戰所做的努力,而受到西方深切悼念和稱讚,這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6個月後具有特殊意義。

法新社8月31日發自莫斯科的報導指出,西方對戈巴契夫Mikhaïl Gorbatchev離世的感慨,反應與俄羅斯總統普丁的節制形成明顯對比,對普丁來說,米哈伊爾·戈巴契夫是一位對世界歷史演變,產生巨大影響的政治家和國家領導人。

普丁在克里姆林宮發布的唁電中表示:他帶領我們國家度過了一個複雜和悲劇的變化,以及巨大的外交、經濟和社會政策的挑戰時期。

美國總統喬-拜登在一份聲明中,讚揚戈巴契夫是一位罕見的領導人。並說,戈巴契夫是一位具有足夠想象力,能看到另一個未來的可能性,並有勇氣冒著整個職業生涯的風險來實現它”的領導者。拜登補充說:其結果就是帶來一個更安全的世界和讓數百萬人獲得更多的自由。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一份聲明中,讚揚戈巴契夫是一位獨特的政治家,他改變歷史的進程,世界失去一位偉大的世界級領袖,他致力於多邊主義,他為和平結束冷戰所做的努力,比任何人都多。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也在一條推特上說:”我一直很欽佩他在結束冷戰方面的勇氣和正直。約翰遜堅稱,”在(弗拉基米爾)普丁侵略烏克蘭的時候,他對開放蘇聯社會的不懈承諾仍然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

和平終結冷戰

米哈伊爾-戈巴契夫1931年出生於俄羅斯西南部的一個普通家庭,在蘇聯共產黨內迅速崛起,在1985年成為蘇聯首腦,直到1991年他的辭職,標誌著前蘇聯時代的終結。

在任職期間,面對巨大的危機,如切爾諾貝利核災難(1986年)及他部分鎮壓的整個蘇聯內的獨立運動,戈巴契夫進行了重要的民主改革,被稱為“重建”和”透明”。

他也是下令結束蘇聯在阿富汗的災難性軍事行動,並讓東西德之間的柏林牆倒塌的人。

戈巴契夫與美國總統里根舉行峰會,限制核武器,和平結束冷戰,並因此在1990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在國內,他允許增強言論和新聞自由,並試圖通過改革下放經濟決策權以提高效率。

但是,1991年蘇聯解體後的幾年對許多俄羅斯人來說仍然是一種創傷,他們陷入了貧困,面臨政治混亂和血腥的車臣戰爭。

2000年,認為蘇聯的消失是20世紀”最大地緣政治災難”的普丁上台。然後,普丁統治的國家以“俄羅斯力量”為招牌,對社會進行管理。

不過,對於米哈伊爾-戈巴契夫來說,他與克里姆林宮的新主人的關係一直很複雜,無論是他的死敵俄羅斯第一任總統葉利欽(1991-1999),還是普丁,不過,他批評普丁的同時也將其視為俄羅斯穩定發展的一個機會。

此外,戈巴契夫還特別贊成莫斯科在2014年吞併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這導致他在2016年被禁止進入烏克蘭。

在20世紀90年代短暫而不成功地重返政壇後,戈巴契夫致力於人道主義項目。最近幾周,俄羅斯媒體提到米哈伊爾-戈巴契夫反覆出現的健康問題。

據塔斯社援引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的話說,他將被埋葬在莫斯科,與1999年去世的妻子拉伊莎-戈爾巴喬娃為鄰,他與妻子關係非常親密。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