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疫情激起巴斯克民眾怒吼 示威要巴黎人滾回去!

*法國巴斯克地區民眾大規模上街示威,要求與法國政府展開單獨與地方的協商。

編譯:李順瑭|圖:編輯部

法國與西班牙邊界的法國巴斯克地區le Pays basque,因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封鎖令期間,一些住房被外來人口入住,以及對於人潮持續蜂擁流入的恐懼,導致當地房價緊張情勢加劇。法國巴斯克地區le Pays basque居民近日更是怒吼:巴黎人滾回去!

巴斯克地區le Pays basque,這個介於法國與西班牙邊界、別具地方特色、司巴斯克語的居民,近日由於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封鎖令期間,一些當地的住房被一些實施遠程居家隔離工作的外來人口,爭相在當地購買第二住房,以及巴斯克當地居民對持續性外來人潮蜂擁流入的恐懼,緊張情勢驟然加劇,近日更是火大地喊出:巴黎人!滾回你們自己的地方去。你們是巴斯克地方的病毒。

這是幾天前,在這個介於大西洋比利牛斯山巴斯克地區內的一個村莊烏魯根Urrugne,出現在海報及橫幅上出現這個驅趕巴黎人的口號,並且還用巴斯克語寫著Alde Hemendik,亦即「滾出去」的意思,在巴斯克地區造成如同一顆小炸彈的影響。 事實上,這只是巴斯克人對於出現的這些封鎖令下,抵達當地的遠程距離工作入侵者的敵對反應之一,但同時也是因害怕大批新居民的到來,炒高房價。因此,自2020年12月,在該地區的另一個市鎮安格雷Anglet,房地產代理商歐爾皮Orpi邀請了當地房主們,參加這項房產「衝浪」,廣告詞寫著:將他們的房地產以高價賣給「我們在大城市的朋友」,這下子引起一片爭議。在穿越另外幾個城鎮如聖讓德路斯Saint-Jean-de-Luz和蓋特里Guéthary等直轄市的沿海國道上面,被用白油漆標示出一些這類批評的文字。根據法國經統局數據,在那裡,每2棟房子中,平均就有1棟是全年沒人住。這些文字是給那些新住民,也是給當地人看的。

該地區另一個市鎮比達特Bidart的首長埃曼紐埃爾·阿爾祖里Alzuri哀嘆說:「一種有害的氣氛」他在當地媒體愛國運動媒體恩巴塔Enbata周刊上面呼籲,「要倍增抵抗行動或公民抗爭行動」。這位首長稱所有的第二住宅都是「一項永久性佔據的潛在標的物」。

一名右派政黨的地方民代扼要地說:住房危機絕不是最近發生的,但是今天我們陷入一種僵局。巴斯克地方很吸引人,但面積無法擴充。房價至少上漲了4年,但現在卻飆漲的令人無法想象。他肯定要利用所有措施讓當地民眾有屋可住,要求建築商在建築物4棟以上的社會性住宅。當同時也對於第二住所的房東的居住稅實施60 %的最高附加稅額。這涉及到安格雷市鎮的十分之一的房子,也剛剛投票通過這項措施。至於,巴約訥Bayonne其4 %的第二住所,也很快就會課徵這比率的居住稅。

阿爾祖里認為,我們必須承認:附加稅即使他可以對於降低我們的第二住所的比率,從26,1%,降至23,8%,附加稅對於地方財力需求來說,的確是受歡迎的。另外,在一些沿海城市,希望將住宿出租給遊客的房主的法規繼續嚴格化,並且支持科西嘉島副代表讓·費利克斯·阿誇維瓦Jean-FélixAcquaviva提出的一項法案,旨在更有效地打擊土地和房地產投機法案。

同時也是巴斯克地區城市社區主席的這位市長說,巴斯克地區是法國最大的城市群,擁有158個直轄市。於4月10日通過的法令規定,在2021至2026期間,在居住的地區計畫中所定規的雄心,著重於住宅的修復,少建,但要建的比前更好。 因此,建築數量應從每年3,000降至2,700,而社會住房的比例將從27%增至44%。大都市區十分之七的家庭有資格獲得廉價租房,但在16個最大的城市中,只有巴約訥市鎮遵守一項SRU國家法律的規定,也就是社會住房的比率應佔27%的規定。埃切加雷還說:工作機會和服務業非常集中的沿海地區城市的實際情況非常不同,每天都有大量移民和汽車出沒,而巴斯克地區的另外幾個市鎮如la Basse-Navarre及la Soule可就要面對人口減少的狀況了。

別具特色的巴斯克地區,一直是受法國人歡迎的度假觀光聖地,他們都同意說,危機的根源是多種多樣的,那麼解決問題的答案應該也是多樣性的。房地產集團創立者巴約訥市鎮工商會主席賈雷塔也說:房地產市場的緊張狀況是公司面臨的主要問題。他同時也指出,試圖以稅收來作為解決問題的誘因。根據《巴斯克觀光吸引力及發展局》指出,的確,觀光旅遊業或季節性居民對於當地經濟來說,代表一個特佳的收入來源,代表了20億歐元的消費,及提供15,000個工作崗位。

不過,即使希望自己的地方能夠經濟熱絡,但巴斯克人還是不樂見COVID-19武漢肺炎病毒疫情嚴重的巴黎地區,那些能夠遠距離居家工作的巴黎人,為逃離封鎖令的捆綁,而到外省風景宜人地區購買第二住房、不斷蜂擁進入巴斯克地區,導致房價飆漲。如今巴斯克人拉起橫幅,口中怒喊:要巴黎人!滾回家去。

guest

0 留言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