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牛牧場發現秋行蟲 農委會公布防治用藥

文:林玟玟|圖:翻拍自網路

委會今天表示,民眾通知苗栗飛牛牧場,疑似發現有害病蟲-秋行軍蟲,經下午檢驗確定,當地牧場未採收2分多玉米田,立即採取掩埋銷毀,每分地補貼3000元,農委會迅速公告防治用藥。

農委會防檢局植物防疫組組長陳宏伯告訴中央,防檢局、苗栗縣政府8日前去會勘採樣蟲體,發現外形很像秋行軍蟲,因為夜蛾科的蟲外形相像,所以需要再做分子檢定確認,結果下午出爐,確認就是秋行軍蟲。

但是,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表示,現在只有飛牛牧場的玉米田出現,這片玉米田的作物,提供觀光客餵食牧場動物使用的,不過,其他地點,包括雲、嘉、南等,沒有發現疑似秋行軍蟲的蟲體,原因就有待分析。

陳宏伯分析,可能跟飛牛牧場的玉米田,沒有使用農藥有關連,因為全台設有500個性費洛蒙誘集器,包括接近中國大陸的金門、馬祖,以及飛牛牧場附近的玉米田,也沒有發現秋行軍蟲行蹤,臺灣農作物大多數有用農藥,因此西南氣流吹入帶進秋行蟲後,包括此種害蟲在內的蟲會死掉,所以才沒有發現。

他並表達,合理使用農藥對防疫秋行蟲是有效的,下午農委會也會在官網公告大概有4種殺蟲劑及有機田可以用蘇力菌、苦楝油撲殺,來提供農民使用,達到防疫效果。

他還說到,秋行軍蟲不耐寒,因為臺灣有冬季,不利其繁衍、擴散;再加上合理用藥,臺灣不至於像中國大陸一樣發生秋行軍蟲擴散疫情。

陳宏伯補充,現在飛牛牧場約有5分地的玉米田,其中有一半已採收,另一半還未採收玉米,將要挖深2公尺掩埋銷毀,每分地補貼3000元,防疫局補充,今天又會執行掩埋銷毀,人員已到現場。

農委會於13日特別召開記者會說明,秋行軍蟲(Fall armyworm),原生在熱帶、亞熱帶的美洲,2016年自澳洲傳到非洲,現在包括東南亞、印度,以及今年中國都受到影響。

2004年農委會已經將秋行蟲列入檢疫有害生物,為有害性夜蛾科,主要生存在活植物上,不會在穀物上存活,現已加強檢疫及檢查從疫區的寄生植物種苗、農產品及載運工具,若有害蟲入境臺灣,甜玉米、水稻有可能受害,金門則要擔憂危害高粱、小麥。

農試所農藥試驗所助理研究員江明耀表示,最新的資訊中國已有18省傳出災情,順著西南氣流看,海南島、廣東及廣西,相鄰臺灣的福建、浙江都有危害紀錄。

秋行軍蟲小百科

是一種農業害蟲,有353種植物受影響,主要危害玉米、水稻、高梁、棉花、葫蘆科、茄科等經濟作物
特色
成熟幼蟲頭殼有個黃色倒Y字的紋路,背部每節都有4個斑點
繁殖力非常強,在攝氏28度環境的平均壽命是30天,雌蛾每次產卵100到200顆,卵塊表面有絨毛,每顆成為幼蟲就會啃食作物,之後的老熟幼蟲鑽入土中化蛹,成蟲羽化後4到5天又能產卵,一生可產1500到2000顆卵
影響地區:
原產於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2016年擴散至非洲,2018年蔓延到亞洲的葉門、印度、孟加拉、緬甸、泰國、斯里蘭卡,2019年傳至中國大陸多個省市
資料來源:農委會防檢局